[发明专利]导电发热板材以及制造该导电发热板材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70139.X | 申请日: | 201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76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星;张国洪;吴风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贝尔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22 | 分类号: | H05B3/22;H05B3/14;E04F15/00;E04F13/00;E04C2/296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8 | 代理人: | 翟羽 |
地址: | 21310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电 发热 板材 以及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导电发热板材,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散热层、混合导电发热材料以及导电电极,所述混合导电发热材料由碳纤维、导电炭黑和冲淡剂混合而成,所述混合导电发热材料通过凹板印刷的方式在所述散热层表面形成若干均匀的条状单元,所述导电电极将各条状单元的混合导电发热材料以并联方式连接,所述条状单元与所述导电电极形成发热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发热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与导电炭黑占所述混合导电发热材料总质量的10%~50%,所述冲淡剂占所述混合导电发热材料总质量的50%~90%,所述碳纤维与导电炭黑的质量比为1∶2至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发热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层形成于所述散热层的下表面,所述板材还包含装饰层和隔热层,所述板材的结构由上至下依次为装饰层、散热层、发热层以及隔热层,其中,所述散热层和隔热层经过绝缘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电发热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设置有元件连接槽,所述元件连接槽按所述导电电极的分布位置纵向贯穿所述隔热层的上表面或者仅开设于所述导电电极的端部;所述导电发热板材边缘设置锁扣结构,当两块所述导电发热板材之间通过锁扣结构相连时,两块所述导电发热板材能通过导电元件进行电极连接,所述导电元件设置于所述元件连接槽中,且位于两块所述导电发热板材的锁扣结构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发热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导电发热材料的工作电压为15V~50V。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电发热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导电发热材料的工作电压为20V~36V。
7.一种制造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发热板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
(a)将碳纤维、导电炭黑和冲淡剂混合配置成混合导电发热材料;
(b)提供一基材作为散热层,将所述混合导电发热材料通过凹板印刷的方式在所述散热层表面形成若干均匀的条状单元;
(c)提供导电电极,通过所述导电电极将各条状单元的混合导电发热材料以并联方式连接,形成发热层;以及
(d)将所述散热层和所述发热层作为板体的一部分以制作板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造导电发热板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与导电炭黑占所述混合导电发热材料总质量的10%~50%,所述冲淡剂占所述混合导电发热材料总质量的50%~90%,所述碳纤维与导电炭黑的质量比为1∶2至2∶2。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造导电发热板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层形成于所述散热层的下表面,所述板材还包含装饰层和隔热层,所述板材的结构由上至下依次为装饰层、散热层、发热层以及隔热层,其中,所述散热层和隔热层经过绝缘处理,上述各层通过粘合压贴形成一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造导电发热板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设置有元件连接槽,所述元件连接槽按所述导电电极的分布位置纵向贯穿所述隔热层的上表面或者仅开设于所述导电电极的端部;所述导电发热板材边缘设置锁扣结构,当两块所述导电发热板材之间通过锁扣结构相连时,两块所述导电发热板材能通过一导电元件进行电极连接,所述导电元件设置于所述元件连接槽中,且位于两块所述导电发热板材的锁扣结构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贝尔装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贝尔装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013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传递及存储设备
- 下一篇:一种智能EDID烧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