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太阳能光伏组件的绝缘背板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270144.0 申请日: 2010-09-02
公开(公告)号: CN101992571A 公开(公告)日: 2011-03-30
发明(设计)人: 杨小旭;邵名巍 申请(专利权)人: 常熟市冠日新材料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B32B15/08 分类号: B32B15/08;B32B27/08;B32B27/20;H01L31/048
代理公司: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代理人: 朱伟军
地址: 215555 江苏省常***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用于 太阳能 组件 绝缘 背板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太阳能光伏组件的绝缘背板。

背景技术

如业界所知之理,太阳能光伏电池的整体结构包括:框体(通常使用铝框)、安装于框体上的太阳能光伏玻璃、位于太阳能光伏玻璃下方的电池片(也称硅片或硅板)、热熔胶层(EVA层)、接线盒和绝缘背板。由于太阳能光伏组件通常安装在室外,因此无疑要求其具有到理想的耐候性。美国已确立太阳能光伏(PV)组件使用寿命30年的目标,从而除了对PV组件用的密封胶具有严苛的技术要求外(技术要求如:耐受高低温环境的考验、防潮、抗环境耐蚀能力、耐紫外线能力和耐黄变性、良好的粘结性能、抗机械性、抗震能力、抗氧化性、绝缘性能和阻燃性能等),对绝缘背板同样要求具有良好的耐候性、耐老化性、绝缘性、抗污染能力强、水汽透过率小、局部放电能力>1000V以上和使用寿命能与PV组件相适应(≥25年),等等。

绝缘背板的公知的结构已在公开专利文献如CN101582458A和CN101582459A的背景技术栏作了详细的介绍,并且还由并不限于的以下专利文献的公开而为公众所知,A.授权公告号CN201387885Y推荐的太阳能光伏组件用绝缘背板;B.CN201387887Y介绍的用于太阳能光伏组件的绝缘背板;C.公开号CN101615636A揭示的减少粘接层的四层结构太阳能电池背板;D.公开号CN101431108A给出的新型太阳能电池背板,等等。

归纳而言,由上、下耐候层和位于上、下耐候层之间的电气绝缘层构成,更具体地讲,电气绝缘层的朝向上的一侧表面通过胶粘层与上部的耐候层结合,而电气绝缘层的朝向下的一侧表面同样通过相应的胶粘层与下部的耐候层相结合。从剖面结构上看,自上而下依次为耐候层、胶粘层(也称粘合层)、电气绝缘层、胶粘层(也称粘合层)和耐候层,即在宏观结构上构成五层结构。

毋容置疑,耐候层对绝缘背板的品质优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已有技术中,由杜邦公司生产的并且拥有专利的聚氟乙烯薄膜基本上垄断了用于构成绝缘背板的耐候层所用的材料市场,并且价格足以令普通企业却步。鉴此,我国不少企业均在基于产业自主的高度致力于开发优质廉价的作为耐候层的薄膜,但迄今为止既未见又未闻有获得实质性突破的报道。尤其是已公开的国外文献中尚缺乏可借鉴的技术启示。例如US3133854、US513989和US6632518均介绍了在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之类的基材上预涂底层或氟碳料粘结层,以得到耐久性能优异的叠层背板,但是专利所介绍的工艺十分繁琐和苛刻,并且按照专利技术介绍的得到的背板对水汽的阻隔效果并不能达到人们所期取的程度,与封装材料之间的粘合强度低。

前面提及的CN101582458A披露的“新型太阳能电池背板(即绝缘背板)”和CN101582459A提供的“以改性聚偏氟乙烯合金为耐候保护层的太阳能电池背板(即绝缘背板)”均介绍了以聚偏氟乙烯和无机物(无机填料)构成为耐候层,用作太阳能光伏组件的绝缘背板,其中:CN101582459A的第一、第二耐候层均为无机材料改性的聚偏氟乙烯合金层;而CN101582458A将相对于前者的第二耐候层使用由白色聚乙烯充任的热粘接反射层。但是,由于聚偏氟乙烯自身在成膜时极易发生取向,而所添加的无机填料又容易加速聚偏氟乙烯的分解,并且无机填料与聚偏氟乙烯的相容性较为脆弱(欠缺),因此这两项专利申请方案得到的作为保护性的耐候层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易出现异相分离的情形,从而导致绝缘背板的保护性能失效,进而殃及太阳能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

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所存在的欠缺,本申请人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增进无机填料与聚偏氟乙烯之间相容性而藉以改善水汽阻隔效果和耐紫外线性能以保障太阳能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的用于太阳能光伏组件的绝缘背板。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用于太阳能光伏组件的绝缘背板,包括耐候层、电气绝缘层和粘接层,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阻隔层,该阻隔层位于所述的耐候层与电气绝缘层之间,并且阻隔层朝向所述耐候层的一侧表面通过第一粘合层与耐候层结合,阻隔层朝向电气绝缘层的一侧表面由第二粘合层与电气绝缘层的一侧表面相结合,而电气绝缘层的另一侧表面则通过第三粘合层与所述的粘接层相结合,其中:所述的耐候层为聚偏二氟乙烯、丙烯酸类树脂和无机材料的混合物,所述的阻隔层为铝箔或者在一侧表面通过溅射或蒸镀金属氧化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所述的电气绝缘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2,6-萘二甲酸乙二酯或聚酰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冠日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冠日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01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