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蛭弧菌游泳体在防控生鱼片制作过程中的细菌的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70910.3 | 申请日: | 201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788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23 |
发明(设计)人: | 蔡俊鹏;李冬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1/015 | 分类号: | A23L1/015;A23L1/326;C12N1/20;C12R1/01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裘晖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弧菌 游泳 生鱼片 制作 过程 中的 细菌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蛭弧菌及利用该蛭弧菌游泳体制成的蛭弧菌液,在防控生鱼片制作关键环节菌落总数和致病菌的应用,特别是应用于制作生鱼片的生鲜原料加工初洗时生鱼片减菌,操作台、加工车间和盛放碟盘的消毒杀菌。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生食疗法”被视为一种健康的时尚,生食鱼片倍受到消费者的喜爱,特别是日本料理以生鱼片最为著名,它堪称是日本菜的代表作,在中国广东一带也有生食鱼片的习惯。生鱼片的加工工艺流程大概包括:选料,暂养,放血,初洗,开片,去皮,磨皮,修整,分级,清洁,装盘,如果是立即食用,加配饰料,再加上佐料就可以马上食用;非立即食用,装盘后可以急冻,称重包装,冷冻贮藏。由于生鱼片是以鲜活(鲜冻)的鱼类为原料,经过处理后直接食用,这些产品本身可能带菌或者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污染上病原微生物,引起食物中毒。造成生鱼片食源性中毒的微生物主要包括原料自身携带,海产鱼带有弧菌属、假单胞菌属、无色杆菌属及黄杆菌属等细菌,淡水鱼常常有假单胞菌属、气单胞菌属等。如受生活用水污染,则鱼体可能带有肠道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属等。这些细菌多分布在鱼的体表、肠腔等处。另外在整个生鱼片的生产操作过程中,操作工具和盛放碟盘也可能使生鱼片染菌。我们的最新研究表明,有些蛭弧菌可以裂解包括大肠杆菌埃希氏菌属、沙门氏菌、恶臭假单胞菌、弧菌等一些常见生鱼片携带致病或潜在致病性细菌。因此,利用蛭弧菌控制生鱼片携带的菌落总数和致病菌,这种新的生物技术,可以提高和改善其食用的安全性,对人类健康和我国鱼类产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蛭弧菌是一类寄生于其他细菌,并能导致其裂解的一类细菌。研究表明它比一般细菌小,能通过细菌过滤器,有类似噬菌体的作用。单细胞,呈弧形或逗点状,有时呈螺旋状,大小0.2~0.6×0.8~1.2微米,端生鞭毛,多为一根。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可以裂解致病性细菌。我们的最新研究表明,有些蛭弧菌可以裂解包括嗜水气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等一些常见鱼片携带的人畜共患致病菌。蛭弧菌的生活史分两个阶段:自由生活,能运动,不进行增殖的游泳体阶段和在特定宿主细菌的周质空间内进行生长繁殖的蛭质体阶段。
已有的研究表明,作为一种有益微生物制剂,无论是在食品工业还是在(海洋)水产养殖等领域,蛭弧菌的应用均是安全的。例如:在国外,Lenz and Hespell(1978)研究发现,蛭弧菌及对动物及人的细胞不具侵染性[Lenz R.W.,HespellR.B.Attempts to grow bedellovibrios micurgically-injected into animal cells.Archives of Microbiology,1978,119(3):245-248]。在国内,林茂等(2006)研究了蛭弧菌对鱼类细胞的作用,发现它对鱼类细菌没有侵染作用[林茂,杨先乐,薛晖,曹海鹏,邱军强。蛭弧菌BDH2102对鱼类细胞及病原菌的作用。微生物学通报,2006,33(1):7-11]。蛭弧菌游泳体是指蛭弧菌侵入宿主细菌前的生长形式。蛭弧菌游泳体侵入宿主细菌的过程非常快,一般几秒钟内即可完成。目前对生鱼片的加工过程的消菌,主要用到自来水清洗,但此方法存在保质期短,清洗不彻底,易残留细菌易染菌的缺陷;利用蛭弧菌游泳体对生鱼片进行食用前的消菌,是一种无公害、无毒无副作用的新生物方法,国内外尚未见过有相关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保质期短、菌数多、有潜在危害的缺陷,提供一种蛭弧菌游泳体在防控生鱼片制作过程中的细菌的应用。特别是应用于制作生鱼片关键环节中的生鲜原料加工初洗时生鱼片减菌,操作台、加工车间和盛放碟盘的消毒杀菌。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蛭弧菌,其特征在于,该菌株为蛭弧菌BDFM05,由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其简称为CCTCC,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9172,保藏时间为2009年8月7日。BDFM05呈单细胞,椭圆形,大小为1.43×0.53μm,端生鞭毛,鞭毛长度至少2μm;
所述蛭弧菌(Bdellovibrio sp.)BDFM05以双层平板法于28℃培养三天可形成直径2~3mm的透明圆形噬菌斑,采用游泳体高密度发酵方法发酵,得到一定浓度的蛭弧菌游泳体。将蛭弧菌游泳体菌液作为杀菌剂用于生鱼片制作过程中,以消除生鱼片上的菌落总数和致病菌,其中菌落总数指的是生鱼片上所有的细菌,致病菌指的是沙门氏菌属、大肠杆菌埃希氏菌属、弧菌属、假单胞菌属等对人体有害的细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09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灵芝原汁回融方便炖品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回馈性的返还发放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