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减排的鲍鱼育苗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70979.6 | 申请日: | 201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993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蔡俊鹏;蒋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A23K1/18;A23K1/16;C12N1/20;C12R1/01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裘晖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鲍鱼 育苗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产养殖贝类育苗方法,特别涉及促进鲍苗快速生长、增强免疫力,并能提高鲍苗成活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鲍是珍贵的海产贝类之一,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从1970年代开始,我国已开始了人工鲍养殖,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在辽宁、山东、福建、广东等地区鲍养殖业已成为当地支柱产业之一,但是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及沿海水质日趋恶化等原因,造成鲍病日益频繁发生,且有愈演愈烈之势。鲍病在养殖的很多阶段都有可能发生,特别是在育苗过程中,常常会爆发大规模的掉板现象,很多养殖场连续几月多批培苗却颗粒无收,给养殖户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病原体感染是引起掉板的主要原因,人工养殖条件下主要是细菌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常见的细菌性病原体有副溶血弧菌、河流弧菌、溶藻弧菌等。副溶血弧菌主要导致鲍鱼肌肉萎缩病,死亡率可达50%左右,而河流弧菌和溶藻弧菌引发的感染可造成60-70%的死亡率。目前常规的防治鲍鱼掉板的方法主要是定期施用抗生素,抗生素的优点是药物直接入水、浓度高、吸收快、疗效好;缺点是可能会对鲍鱼产生刺激性、引发新病症。如果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不仅会使致病菌抗药性增强,也会使一些鲍病例变得难以治愈。此外鲍体内抗生素残留会影响鲍鱼品质,不利于销售,进而造成养殖者的经济损失。中草药防治鲍鱼掉板也是一种常见的办法,虽具有无药物残留、经济效益高的优点,但也有见效慢的缺点,因而寻求一种更高效、经济的办法显得极为迫切。
蛭弧菌为寄生性革兰氏阴性菌,具有寄生、进而裂解其它细菌的作用,是一种优良的微生物控制剂,蛭弧菌游泳体是指蛭弧菌侵入宿主细菌前的生长形式。蛭弧菌游泳体侵入宿主细菌的过程非常快,一般几秒钟内即可完成。相对于蛭弧菌蛭质体而言,用蛭弧菌游泳体控制和消除鲍鱼潜在致病菌具有起效快、活力强的优点。同时由于传统的鲍鱼育苗采用的是流水养殖,这样会消耗 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源,同时养殖废水的大量排放也会给环境带来污染。
因此,“绿色养殖”成为近年来国家的重大需求,引起水产界的广泛关注。目前,用蛭弧菌游泳体来进行鲍鱼育苗的方式在国内外尚未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节能减排的鲍鱼育苗方法,在节能减排的同时,能够提高鲍鱼免疫力,提高鲍苗的成活率。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方案实现:
一种节能减排的鲍鱼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育苗过程如下:
(1)培藻:在育苗池中注入海水并曝气,自然培藻,附着基为聚乙烯波纹板,光照控制在2000-5000lux,海水水温控制在15-28℃;
(2)育苗:培藻40天后,开始在育苗池中布鲍鱼受精卵,并添加蛭弧菌游泳体菌液,使游泳体在水体中的浓度至少达到10pfu/mL;其中光照控制在200-3000lux,水温控制在15-28℃;
(3)换水:布卵后每5-30天换水一次,每次为全池换水;换水后立即添加蛭弧菌游泳体菌液,并使蛭弧菌游泳体在水体中的浓度至少达到10pfu/mL;
(4)采收:待幼鲍壳长达到3.0-6.5mm,即可进行采收;
所述蛭弧菌为蛭弧菌(Bdellovibrio sp.)BDFM05,由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其简称为CCTCC,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9172,保藏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珞珈山武汉大学内,保藏日期为2009年8月7日。蛭弧菌BDFM05呈单细胞,椭圆形,大小为1.43×0.53μm,端生鞭毛,鞭毛长度至少2μm;蛭弧菌BDFM05以双层平板法于28℃培养三天可形成直径2~3mm的透明圆形噬菌斑。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布卵前,育苗池彻底换水,所述蛭弧菌游泳体浓缩液在换水后立即添加进去。
优选地,步骤(2)和(3)中所述蛭弧菌游泳体在水体浓度为10-107pfu/mL。
优选地,步骤(1)所述海水经过砂滤和沉淀处理。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藻为底栖硅藻。
优选地,步骤(1)所述曝气量控制在10-100L/h/m3。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布卵初始量为1~3万粒/m3。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布卵后,根据藻生长状态,添加营养盐3-5g/m3,2-4天添加一次。
优选地,采用游泳体高密度发酵方法发酵制备蛭弧菌游泳体浓缩液,具体步骤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09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