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塑壳式断路器的双断点动触头转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71275.0 | 申请日: | 201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60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张江;晏国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1/10 | 分类号: | H01H71/10;H01H7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雷绍宁 |
地址: | 200137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壳式 断路器 断点 动触头 转轴 系统 | ||
1.一种塑壳式断路器的双断点动触头转轴系统,包括双断点动触头(3)及转轴(1),双断点动触头(3)穿过转轴(1)上的转轴通孔(11)并可转动地安装在转轴(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通孔(11)的侧壁上沿径向设有四个开口槽(12),所述双断点动触头(3)上设有两个腰型孔(31),两个腰型孔(31)关于双断点动触头(3)的转动中心对称,每个腰形孔内穿设一根曲轴连杆(4),曲轴连杆的两端分别穿过一个所述开口槽(12)向转轴(1)的两端延伸,转轴(1)的两端各设有一根拉簧,拉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根曲轴连杆(4)的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断点动触头转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连杆(4)是由两个第一转动部位(42)、两个支撑部位(43)及一个第二转动部位(41)组成,两个第一转动部位(42)分别通过支撑部位(43)与第二转动部位的两端垂直相连,第二转动部位(41)穿设在所述双断点动触头上的腰型孔(31)内,所述第一转动部位(42)穿过所述开口槽(12)并挂接所述拉簧(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断点动触头转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断点动触头(3)从动静触点接触状态(102)转动到两个所述曲轴连杆(4)位于双断点动触头(3)同侧的支撑部位(43)在一条直线状态(103)时,所述双断点动触头转动角度小于双断点动触头最大分离角度的一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断点动触头转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通孔(11)的两内侧面设有对称的两个带轴孔(15)的腰形凸台(13),腰形凸台(13)两侧为滑槽(14),所述双断点动触头(3)上连接一根浮动轴(6),浮动轴(6)两端插入所述轴孔(15)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断点动触头转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断点动触头(3)包括动触点(34)和动触杆(33),动触点(34)的宽度尺寸比动触杆(33)的厚度尺寸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断点动触头转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孔(15)为腰形轴孔,腰形轴孔的长轴方向与所述腰形凸台(13)长轴方向成一夹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断点动触头转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转轴盖(2),与所述转轴(1)两端分别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断点动触头转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盖(2)与所述转轴(1)端面之间形成一个拉簧容腔,所述拉簧(5)位于拉簧容腔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断点动触头转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缓冲件(8),分别置于所述双断点动触头最大分离角度处,可与所述双断点动触头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断点动触头转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8)包括一固定端(82)和一具有弹性的悬臂端(8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127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非织造纤维网和弹性薄膜的可拉伸层压体
- 下一篇:一种图像数据处理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