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罐体试水检漏自动化生产线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72126.6 | 申请日: | 2010-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756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发明(设计)人: | 李金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金山 |
主分类号: | G01M3/10 | 分类号: | G01M3/1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 |
地址: | 5113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罐体试水 检漏 自动化 生产线 方法 | ||
1.一种罐体试水检漏自动化生产线,包括机架和将所述罐体传送进入并带出所述罐体试水检漏自动化生产线的传送带,其特征在于:该罐体试水检漏自动化生产线还包括将所述罐体的接缝调整至同一朝向的罐体接缝检测装置、安装于所述机架的罐体试水检漏装置、将试水检漏后的罐体甩干的离心脱水装置、和安装于所述机架的水箱;
所述罐体试水检漏装置至少包括一个试水检漏工位,所述试水检漏工位将传送带上送入的罐体成组移送至水箱内进行试水检漏,所述试水检漏工位包括由能够密封插入所述罐体瓶口中并向罐体充气的检漏汽缸组成的检漏汽缸组、和使所述检漏汽缸组做竖直运动的垂直动力装置,所述机架中设置有供所述试水检漏工位做水平运动的水平导轨,所述罐体在试水检漏工位完成试水检漏后被转送至所述离心脱水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体试水检漏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罐体试水检漏装置包括两个并行设置的试水检漏工位,两个所述试水检漏工位分别独立设置有垂直动力装置,所述机架中也分别设置有与两个所述试水检漏工位匹配的两条水平导轨,两个所述试水检漏工位交替工作于所述罐体试水检漏自动化生产线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体试水检漏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送带包括将罐体带入所述罐体试水检漏自动化生产线的输入传送带和将罐体带出所述罐体试水检漏自动化生产线输出传送带;
所述输入传送带上方形成一装罐区域,所述罐体在所述装罐区域装套装于所述试水检漏工位中的检漏汽缸组;
所述离心脱水装置安装于所述输出传送带上方,完成离心脱水的罐体由所述输出传送带送出该罐体试水检漏自动化生产线,所述输出传送带的尾端连接有罐体收集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体试水检漏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罐体接缝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传送带输入端,其包括轴向旋转式承托结构、检测罐体接缝位置传感器、接收来自传感器的罐体接缝位置信号并向所述轴向旋转式承托结构发出转动控制指令的检缝控制系统,所述检缝控制系统与所述传感器相连控制所述轴向旋转式承托结构,该轴向旋转式承托结构在承托罐体时夹紧于所述罐体的首尾两端,所述轴向旋转式承托结构的旋转轴线在其承托罐体时与所述罐体的轴线中心线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罐体试水检漏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向旋转式承托结构中设置有为轴向旋转式承托结构提供旋转动力的动力装置,该动力装置与所述轴向旋转式承托结构的首端或者尾端相连;
所述传感器为光电色标传感器,所述光电色标传感器与所述罐体对应一侧设置有感应信号发生器,所述传感器位于罐体处于被轴向旋转式承托结构夹紧状态时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体试水检漏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离心脱水装置包括由轴向旋转式承托结构组成的离心机构组,该轴向旋转式承托结构在承托罐体时夹紧于所述罐体的首尾两端,所述轴向旋转式承托结构的旋转轴线在其承托罐体时与所述罐体的轴线中心线重合。
所述轴向旋转式承托结构的首端和尾端分别固定于水平设置的两条横杆上,两条所述横杆上同时或者择一设置有推动横杆做水平运动的夹紧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罐体试水检漏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向旋转式承托结构中设置有为轴向旋转式承托结构提供旋转动力的动力装置,该动力装置与所述轴向旋转式承托结构的首端或者尾端相连,所述动力装置为低压高速旋转电机;
所述离心机构组上方还设置有一沿所述轴向旋转式承托结构的轴向水平移动的压缩气体管道,所述压缩气体管道上设置有朝向下方的吹气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体试水检漏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该罐体试水检漏自动化生产线还包括故障罐体剔除系统,所述故障罐体剔除系统包括设置于水箱前沿并与试水检漏工位中罐体对应的故障罐体信号箱、设置于所述传送带输出端的故障罐体剔除装置、与所述故障罐体信号箱和故障罐体剔除装置信号连接的剔罐控制系统;所述故障罐体信号箱采集并向所述剔罐控制系统发出故障罐体信号,所述剔罐控制系统处理故障罐体信号并向所述故障罐体剔除装置发出剔除指令,故障罐体剔除装置根据剔除指令剔除故障罐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金山,未经李金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212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备对羟基苯海因的方法
- 下一篇:高强度超细晶弹簧钢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