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酵法制备VB12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72408.6 | 申请日: | 2010-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424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仪宏;王丽丽;唐丽娜;赵强;贾宁;曹云峰;马蕙;李雪然;刘雪培;赵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华荣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19/42 | 分类号: | C12P19/42;C12R1/01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科诚专利事务所 13113 | 代理人: | 刘谟培 |
地址: | 050018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酵 法制 vb sub 12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发酵工程领域生产VB12的方法,尤其是一种厌氧发酵法制备VB12的方法。
背景技术
维生素B12(VB12)是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又称钴胺素,根据分子取代基的差异又可以细分为:氰钴胺素、腺苷钴胺素、羟基钴胺素、甲基钴胺素等,VB12主要应用于医药、食品、饲料等行业。目前,VB12采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主要有采用谢氏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a shermanni)的厌氧工艺和采用脱氮假单胞菌的好氧工艺。其中,好氧工艺的发酵单位高、成本低,在氰钴胺素以及饲料级产品中占主导地位,而厌氧工艺获得的腺苷钴胺素的质量是最好的。丙酸菌通过厌氧发酵,将葡萄糖代谢成为丙酸、乙酸和二氧化碳,这个基本的生化途径需要2-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的催化,该酶需要VB12作为辅酶,丙酸菌在细胞内能够过量合成并储存这个辅酶,因此可以通过培养丙酸菌并收获细胞,经进一步分离纯化得到VB12产品。发酵的基本培养基采用1%~3%的玉米浆以及5%~10%的碳水化合物(葡萄糖等),其中,玉米浆的内在质量严重影响发酵水平,因玉米浆造成的厌氧VB12发酵单位的波动可以达到10%~30%的幅度。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提高厌氧VB12的发酵单位的发酵法制备VB12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发酵法制备VB12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对玉米浆进行净化处理;
b,采用经过上述处理的玉米浆配制培养基,接种谢氏丙酸杆菌后,进行厌氧发酵;
c,将步骤b所得的发酵液经常规程序进行VB12的提取精制,获得VB12产品。具体的讲,依次按照过滤、水解、树脂吸附、解析浓缩、结晶等常规程序进行VB12的提取精制,获得VB12产品。
具体的讲,上述步骤a包括如下步骤:
a1,将普通的玉米浆进行稀释;
a2,向稀释后的玉米浆中加入含有钙离子的化合物,调节pH4.5~8.0。
步骤a2后可包括步骤:
a3,将加入含有钙离子化合物的玉米浆在30℃~90℃进行加热处理,得到含有不溶性絮状沉淀物的玉米浆,加热,使沉淀物形成速度快,沉淀多,吸附有害物质的能力强,过滤速度快。
进一步的,步骤a3后包括步骤:
a4,将步骤a3所得的含有不溶性絮状沉淀物的玉米浆进行液固分离,去除沉淀物。
步骤a1中普通玉米浆稀释到干物质含量5%~20%(w/v)。
具体的,含有钙离子的化合物为氢氧化钙、氧化钙、氯化钙中的至少一种。
当含有钙离子的化合物为氢氧化钙时,其加入量为5克~100克氢氧化钙/千克玉米浆干物质。
步骤b培养基中经净化处理后的玉米浆干物质含量为0.5%~4%(w/v)。
步骤b中发酵温度为25~35℃,发酵培养时间为48~120小时。
步骤b中种子培养及发酵培养pH值为5.0~7.5。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由于在步骤a中加入的含有钙离子的化合物与玉米浆中的植酸发生反应,形成不溶性絮状沉淀物,液固分离是为了除去反应形成的沉淀,此沉淀物在温度较高时能够更多地吸附一些VB12发酵的抑制因子,所以一般情况下液固分离应当在步骤a3后趁热进行,其中,液固分离采用过滤的方式是最方便的,也可以采用离心分离的方式。
步骤a1中,由于反应的好坏相当程度上取决于玉米浆的浓度,一般来讲,低浓度处理有利于未来的VB12发酵,但过低的浓度不方便使用,因此,将玉米浆稀释到5%~20%(w/v)会获得较好的效果。当玉米浆稀释后浓度低于5%时可以获得较好的清洁效果,但操作体积有些偏大,但高于20%,抑制因子去除不够,因此,将范围放在5-20%。
此外,步骤b中种子培养及发酵培养pH值控制在5.0~7.5,在发酵至48小时左右或者残糖为3%左右加入前体DBI(5,6-二甲基苯丙咪唑),则发酵的效果会更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华荣制药有限公司,未经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华荣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24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