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恒温恒湿试验箱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72589.2 | 申请日: | 2010-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48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孙光林;孙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林频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7/00 | 分类号: | G01N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林君如 |
地址: | 200240 上海市闵行***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恒温 试验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验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恒温恒湿试验箱。
背景技术
目前,许多恒温恒湿试验箱加热方式采用自制加热丝,是直接用不锈钢丝缠绕在螺旋瓷棒上,在每次做高、低温时温度的波动比较大,须每次都要自整定,所以对设备操作带来很大的弊端。加湿方式为浅槽式加湿,设备在做低温时会影响,必须每次都要把试验箱里面的水放掉以后再做低温试验。而且湿度偏差比较大,并且控制水位的浮球易坏,需要经常更换,对设备操作带来很大的弊端。大大更加了试验成本。而且设备在做高温高湿时,因为试验箱里面的温度相对比环境温度高,故接近观察窗上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珠而复在观察窗上,做低温时观察窗上都复有霜,此时无法通过观察窗看到里面样品的状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可清楚观察试验过程、能耗降低20%的恒温恒湿试验箱。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恒温恒湿试验箱,其特征在于,该试验箱由箱体、工作室、制冷组件、加热组件、加湿组件及电气组件构成,所述的工作室、制冷组件、加热组件、加湿组件及电气组件设在箱体的内部。
所述的箱体的材料为市售的A3钢板及SUS304钢板,箱体的外胆材料为市售的A3钢板并经喷塑处理,内胆材料为市售的SUS304钢板。
所述的箱体顶部设置鼓风电机,前部设置带有观测窗的箱门,底部设置有脚轮。
所述的工作室设在箱体内,位于箱门的后部,工作室内设有挂条及试品架,外侧包覆有保温棉,所述的试品架架设在挂条上。
所述的制冷组件设在箱体内的底部,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过滤器、节流阀及水箱,所述的压缩机与冷凝器连接,所述的水箱设在压缩机的一侧,所述的过滤器及节流阀设在水箱的底部。
所述的加热组件包括不锈钢紧固件及加热丝,所述的不锈钢紧固件设在工作室的后部,该不锈钢紧固件内的上部设置连接鼓风电机的风叶,所述的加热丝设在不锈钢紧固件内的下部,该加热丝为远红外不锈钢高速加温镍铬合金电热管。
所述的加湿组件设在水箱的上部,包括湿球管、分流水杯及加湿管,所述的分流水杯经管道与水箱连接,所述的湿球管设在分流水杯的一侧,所述的加湿管经管道与水箱连接。
所述的电气组件设在加湿组件的左侧,由控制仪表、断路器、时间继电器、接触器及固态继电器自上而下依次连接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镍铬合金电加热式加热器进行加热,具有节能降耗功能,可节约20%能耗,而且设备做低温无任何影响。而且观察窗采用多层中空钢化玻璃,内侧胶合片式导电膜,根据监控温度不同,自动控制加热,防止观测窗结露,具有透明、隔热、不易产生蒸汽结霜等优点内侧胶合片式导电膜,任何时候都可以方便地通过观测窗观察箱内情况。箱内照明采用荧光灯照明,视觉柔和明亮,可清楚观察试验过程,并且能够减少电力消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侧视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箱体、2为箱门、3为脚轮、4为鼓风风机、5为风叶、6为加热丝、7为溢水杯、8为保温棉、9为水箱、10为节流阀、11为排水口、12为过滤器、13为压缩机、14为冷凝器、15为工作室、16为试品架、17为挂条、18为控制仪表、19为断路器、20为时间继电器、21为接触器、22为固态继电器、23为湿球管、24为分流水杯、25为加湿管、26为不锈钢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恒温恒湿试验箱,其结构如图1~3所示,该试验箱由箱体1、工作室15、制冷组件、加热组件、加湿组件及电气组件构成,工作室15、制冷组件、加热组件、加湿组件及电气组件设在箱体1的内部。箱体1的材料为市售的A3钢板及SUS304钢板,箱体1的外胆材料为市售的A3钢板并经喷塑处理,内胆材料为市售的SUS304钢板。箱体1的顶部设置鼓风电机4,前部设置带有观测窗的箱门2,底部设置有脚轮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林频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林频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25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