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烧结烟气脱硫净化方法及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72767.1 | 申请日: | 2010-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03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冯占立;常治铁;周晓东;张庆文;刘莉;周航;马晓彬;孙凤军;郭晓峰;孙巍;陈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0 | 分类号: | B01D53/80;B01D53/50;B01D5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4021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烧结 烟气 脱硫 净化 方法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铁冶金烧结烟气净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来自烧结烟气的脱硫净化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其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硫废气造成的环境污染也非常严重,烧结工序是钢铁工业二氧化硫的主要排放源。最近,国家加大了二氧化硫治理力度,要求对烧结烟气进行脱硫,减少二氧化硫排放,最大程度上减弱二氧化硫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目前,国内外燃煤电厂烟气脱硫技术日趋成熟和完善,无论是湿法脱硫还是干法脱硫(或半干法脱硫)都取得了良好的脱硫效果,这是由于电厂烟气SO2浓度高(电厂烟气温度及烟气量比较稳定),对环境的污染更为严重,因此电厂烟气脱硫开展较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但对于烧结烟来讲,由于烧结烟气自身的特点,采用现有的燃煤电厂烟气脱硫技术是不可行的,原因在于:
(1)烧结工况不稳,烟气量波动大。
(2)二氧化硫排放浓度低波动范围宽。随着原料来源的不同、烧结工艺参数(如料层厚度、空气过剩系数、烧结温度碱度等)的变化,烧结烟气二氧化硫排放浓度低且波动范围宽。
(3)烟尘中含有微量金属元素。
(4)含有害气体,如H2S、NOX、SOX、HCL、HF、二噁英等。
(5)含湿量大,烧结工艺特点决定,烟气中的含水量在10%左右。
(6)温度变化范围大,随工况变化。
由于国外烧结烟气SO2排放标准尺度较为宽松,德国为500mg/m3,丹麦为200mg/m3,因此国外烧结烟气开展脱硫的较少。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建设的大型烧结厂先后采用了烧结烟气脱硫技术,脱硫方式为湿式吸收法。日本NKK(现为JFE)京滨制铁所采用氨-硫氨法进行烧结烟气的脱硫,自1989年投入运行以来,虽运行稳定,但这种方法存在氨逃逸,污染空气;副产品硫酸氨中含有重金属,不能直接应用于农业,另外对设备的耐腐蚀性要求较高等缺点。
日本新日铁名古屋钢铁厂的3台烧结机应用了利用活性炭吸附原理的烧结烟气脱硫、脱硝装置。该方法是在活性炭移动层吸收塔入口处,向烟气中加入脱硝所需的氨,烟气在吸收塔内形成硫酸、硫酸氢氨等物质被活性炭吸附去除。吸附了硫酸和铵盐的活性炭被送入脱吸塔,经加热至400℃左右即可解吸出高浓度SO2。解吸出的高浓度SO2送往副产品回收装置利用,生产高浓度硫磺(纯度达99.9%以上)或浓硫酸(纯度98%以上),再生后的活性炭则经冷却筛去杂质后送回吸收塔进行循环使用。经过多年的运行发现,该装置可以同时实现较高的脱硫率(95%)和脱硝率(40%),而且具有较好的除尘效果。但是缺点是一次性投资大,运行费用高。
烟气脱硫有干法、半干法、湿法三种,湿法脱硫虽然脱硫效率高,但存在着设备投资大,占地面积大,水资源浪费,二次污染严重等缺点,因此这种方法的应用受到一定的制约。因此现在世界范围内烧结机烟气脱硫有从湿法向半干法发展的趋势,1998年旋转喷雾脱硫法(属于半干法)首次在德国杜依斯堡钢厂70m2小型烧结机得到成功应用,但对于大型烧结机烟气来讲,大型型烧结机由于烟气量更大,烟气的成分、烧结工况变化更加复杂,对烟气脱硫工艺技术要求更高,不是简单的放大和调整就可以实现的。
近来国家加大了二氧化硫治理力度,要求脱硫后烧结烟气SO2在100mg/m3以下,比国外严格,德国为500mg/m3,丹麦为200mg/m3。因此国内许多钢厂对烧结烟气相应采取了脱硫措施;包钢采用的ENS半干法脱硫法:CaOH/MgOH新粉投加管道,烟气带入反应塔,与雾化水反应,是湿润、反应、干燥、电除尘,排放这样一个过程。由于包钢的铁矿为含氟矿,采用ENS法的目的是以脱氟为主,脱硫为辅,且包钢烧结脱硫除氟装置投资太高、副产难处理,在不经过改进的情况下尚不适合其它企业发展。
石家庄钢采用密相干塔脱硫法,该法属于半干法,利用干粉钙基脱硫剂与布袋灰一起进入加湿消化,灰水3~5%由塔顶进入与由上部进入的烟气反应,含水灰循环有好的反应性、流动性,设有搅拌,增强传质,脱硫效率达到90%,脱硫剂利用率9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鞍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27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调节炮筒空间角度的烟花燃放装置系统
- 下一篇:防爆式固相粉尘染毒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