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行李箱自动开关的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73257.6 | 申请日: | 2010-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133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娟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B62D2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何文彬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行李箱 自动开关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行李箱自动开关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行李箱盖抬升到顶点时,离地面有一定高度,进行行李箱操作要抬起并再拉下,除了有足够的力气外也得具备一定的身高。对于汽车行李箱沉重并具备一定高度的车型例如SUV(Sport Utility Vehicle,运动型多用途汽车)车型而言,电动行李箱需求极为急迫。
汽车行李箱系统市场早已提出电动化需求,目前市场上电动行李箱可以实现电动解锁功能,能够开启行李箱闭锁器。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的一些称作电动行李箱系统的机构仍然是传统意义的电动化,其可以实现电动解锁功能,很少具备自动关闭功能;在具有的电动开启功能中也仅仅是开启行李箱闭锁器,需要人力进行行李箱盖手动抬起,不能进行行李箱盖自动升起功能,更不能实现行李箱盖自动下降功能。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行李箱的自动开启和关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行李箱自动开关的系统及方法。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行李箱自动开关的系统,包括:
信号发射装置,用于接收所述信号发射装置发射信号的控制装置,通过CAN总线与所述控制装置相互传输的处理装置,以及由所述处理装置所控制的执行单元;
所述信号发射装置为遥控钥匙;
所述控制装置为BCM车身控制器;所述处理装置为ETS电动行李箱控制器;所述执行机构为驱动电机,其中所述遥控钥匙发按钮指令直接给BCM车身控制器。
所述系统还包括:
与所述ETS电动行李箱控制器连接的ICM组合仪表控制器;以及通过OBDH接口连接的外部诊断测试仪。
所述系统还包括:
由所述ETS电动行李箱控制器控制的报警装置和指示单元。
一种行李箱自动开关的系统,包括:
信号发射装置,用于接收所述信号发射装置发射信号的控制装置,通过CAN总线与所述控制装置相互传输的处理装置,以及由所述处理装置所控制的执行单元;
所述信号发射装置为开/闭按钮;其中,所述开/闭按钮一个设置在车内,一个设置于后备箱上;或所述开/闭按钮同时设置在车内或一起设置在后备箱上;
所述控制装置为BCM车身控制器;所述处理装置为ETS电动行李箱控制器;所述执行机构为驱动电机,其中,所述开/闭按钮信号直接给所述ETS电动行李箱控制器。
所述系统还包括:
与所述ETS电动行李箱控制器连接的ICM组合仪表控制器;以及通过OBDH接口连接的外部诊断测试仪。
所述系统还包括:
由所述ETS电动行李箱控制器控制的报警装置和指示单元。
一种实现行李箱自动开关的方法,包括:
设置信号发射装置,控制装置,处理装置,执行机构;
所述控制装置接收所述信号发射装置发射的信号,并将所述信号通过CAN总线传输给所述处理装置;
所述处理装置接收到所述信号后,控制所述执行机构工作;
所述信号发射装置为遥控钥匙或开/闭按钮;
所述控制装置为BCM车身控制器;所述处理装置为ETS电动行李箱控制器;所述执行机构为驱动电机,其中遥控钥匙发按钮指令直接给BCM车身控制器;开/闭按钮信号直接给ETS电动行李箱控制器。
所述方法还包括:
设置与所述ETS电动行李箱控制器连接的ICM组合仪表控制器,以及通过OBDH接口连接的外部诊断测试仪。
所述方法还包括:
设置由所述ETS电动行李箱控制器控制的报警装置和指示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驱动电机和ETS电动行李箱控制器实现了行李箱的自动开启和关闭,并能实现对监控行李箱状态的监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行李箱自动开关的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提供的一种行李箱自动开关的系统的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提供的一种行李箱自动开关的系统的网络通讯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提供的一种实现行李箱自动开关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行李箱自动开关的系统,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32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