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空分复用接入SDMA的通信方法及基站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73868.0 | 申请日: | 2010-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75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皎;张健飞;索士强;韩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W72/06 | 分类号: | H04W72/06;H04L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刘松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空分复用 接入 sdma 通信 方法 基站 | ||
1.一种采用空分复用接入SDMA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不同信道的业务信息量和控制信息量,及对应不同信道的判决门限,确定不同信道是否开启SDMA,所述不同信道包括业务信道和控制信道;
根据对不同用户归属的远端射频单元RRU的判决结果,对于开启SDMA的信道,采用SDMA方式分配资源,各用户在该信道上的数据仅在该各用户归属的RRU上发送;
对于未开启SDMA的信道,对该信道上所有数据在全部RRU上发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不同信道的业务信息量和控制信息量,及对应不同信道的判决门限,确定不同信道是否开启SDMA,具体包括:
根据当前小区内总的下行业务信息量与下行第一开启门限、下行第一关闭门限的比较,确定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是否开启SDMA。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当前小区内总的下行业务信息量与下行第一开启门限、下行第一关闭门限的比较,确定PDSCH是否开启SDMA,具体包括:
确定当前PDSCH未开启SDMA,且当前小区内总的下行业务信息量大于下行第一开启门限并持续第一设定时间,则PDSCH开启SDMA;
确定当前PDSCH已开启SDMA,且当前小区内总的下行业务信息量不大于下行第一关闭门限且持续第二设定时间,则PDSCH关闭SDMA。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不同信道的业务信息量和控制信息量,及对应不同信道的判决门限,确定不同信道是否开启SDMA,具体包括:
根据当前调度用户所需的下行控制信息量与下行第二开启门限、下行第二关闭门限的比较,确定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和对应动态调度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是否开启SDMA。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当前调度用户所需的下行控制信息量与下行第二开启门限、下行第二关闭门限的比较,确定PDCCH和对应动态调度的PUCCH是否开启SDMA,具体包括:
确定当前PDCCH未开启SDMA,且确定当前调度用户所需的下行控制信息量大于下行第二开启门限,则PDCCH和其对应动态调度的PUCCH开启SDMA;
确定PDCCH已开启SDMA,且当前调度用户所需的下行控制信息量不大于下行第二关闭门限,则PDCCH和其对应动态调度的PUCCH关闭SDMA。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PDCCH开启SDMA时,所述对于开启SDMA的信道,采用SDMA方式分配资源,具体包括:
根据当前PDCCH调度的用户,为调度的主用户的PDCCH分配物理资源;
根据所述主用户的信道聚合等级和分配的物理资源,确定与所述主用户配对的从用户;
为每个所述从用户的PDCCH分配与主用户相同的物理资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调度的主用户的PDCCH分配物理资源包括:
获取所述主用户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和信道聚合等级确定的搜索空间中未被占用的物理资源;
从获取的物理资源中选择一个物理资源,并为主用户的PDCCH分配选择的物理资源。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一个物理资源包括:
按照物理资源的逻辑索引顺序,从获取的物理资源中选择一个物理资源;或
从获取的物理资源中随机选择一个物理资源;或
确定每个未被占用的物理资源上能够支持的与所述主用户配对的从用户的数量,并选择对应的所述数量大于阈值的一个物理资源。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的与所述主用户配对的从用户的信道聚合等级与所述主用户的信道聚合等级相同,且搜索空间包含为主用户分配的物理资源,且归属的RRU和所述主用户归属的RRU不同,且每个归属的RRU内只有一个从用户与所述主用户配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未经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386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