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纤芯链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74610.2 | 申请日: | 2010-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125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张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莉 |
主分类号: | G02B6/38 | 分类号: | G02B6/3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逯长明;王宝筠 |
地址: | 31547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纤 链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纤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纤芯链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光纤通信传输的基础承载网络--光纤网络,其运行维护工作还处于原始的人工模式下,即通常需要人工到现场去执行跳纤操作来实现不同光纤之间的对接交换;但是受制于地理位置的分散、人工倒换操作的繁琐等因素的影响,在日常工作中这样的人工操作工作量巨大而费时,因此如何实现光纤芯的自动对接交换即成为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
针对该问题,2010年2月24日公开的公开号为CN101655585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光纤全交换设备和方法,该设备包括具有多个交换孔的交换板,每根绳路光纤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一对绳路光纤链接器中,每根外部线路光纤的一端分别固定在一个线路光纤链接器中,驱动装置将需要进行交换的两根外部线路光纤端部的线路光纤链接器分别移到交换孔处插入其中,将未被占用的一堆绳路光纤链接器分别移到目标交换孔处,插入其中,从而实现插入到同一个交换孔中的绳路光纤链接器和线路光纤链接器中的绳路光纤和外部线路光纤端部的对接,达到光学连接。
但是上述技术方案的实际运用中,绳路光纤链接器和线路光纤链接器中的一个链接器从交换板的上方插入到交换孔中,另一个链接器从交换板的下方插入到交换孔中,这就带来了从下方插入到交换孔中的链接器的固定的问题,现有技术中为了固定位于交换板下方的链接器,需要在交换孔中设置复杂的结构,以防止位于交换板下方的链接器从交换板上脱落,而当交换孔设计成负杂的结构时,整个交换板的加工难度和成本都将增大很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纤芯链接器,在将其从下方插入到交换孔中时不会轻易脱落,而且不需要在交换板上的交换孔中设置过于复杂的结构,有效降低交换板的加工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纤芯链接器,包括夹持部、固定部和定位部,所述夹持部设置在固定部的上方,所述固定部设有左右贯穿的的空腔,在空腔的底部设有两个左右并排设置的沿上下方向通透的安装孔,在所述安装孔的上方带有沿径向向内延伸的第一环形顶部,所述两个安装孔内从下方分别插有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为中空的筒状结构,所述第一定位部朝向安装孔内的一端与该安装孔上方的第一环形顶部的下表面相抵,所述第一定位部伸出安装孔的部分的外壁设有环形防脱环;所述光纤头的光纤芯端部固定在所述第二定位部中。
优选地,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套圈、环形垫片和插芯,所述套圈包括第一圆筒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圆筒体顶部并沿径向向内延伸的第二环形顶部,所述插芯包括上下连接并且共轴的大径部分和小径部分,所述大径部分包括第二圆筒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圆筒体顶部并沿着径向向内延伸的环形底部;
所述光纤头包括光纤芯端部附近一段以及包裹在该段光纤芯外部的玻璃套管;在第二定位部中,环形垫片和套圈置于所述插芯的大径部分的第二圆筒体中,并且套圈的底部与环形底部的上表面相抵,套圈的第二环形顶部的上表面与插芯的顶部在同一平面,并且都与安装孔的第一环形顶部相抵,所述插芯的大径部分位于安装孔内,小径部分伸出安装孔外;
所述光纤头从上至下穿过套圈和环形垫片,并伸入到插芯的小径部分中,所述光纤头的玻璃套管在位于所述套圈中的外壁设有环形结构,所述环形结构的外径小于所述套圈的第一圆筒体的内径,所述环形结构的下底面与插芯大径部分的环形底部的上表面相抵,在所述光纤头的环形结构上方的玻璃套管部分的外侧套设一弹簧,所述套圈的第二环形顶部的下地面与所述弹簧的上端相抵,所述弹簧的下端与所述光纤头的玻璃套管的环形结构的上表面相抵。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部位于防脱环下方的一段外壁具有环形凹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部伸出安装孔的部分的外径小于位于安装孔内的部分的外径。
优选地,所述第二定位部的小径部分外壁具有环形凹槽。
优选地,所述套圈的第二环形顶部形成一个上下贯穿、并从外部沿径向延伸至内部瞳孔的豁口。
优选地,在所述固定部的两个安装孔之间设有沿着与两个安装孔并排排列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贯穿的定位孔,在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与定位孔同一高度处并朝向所述定位孔的一侧外壁设有沿定位孔的方向延伸的定位凹槽,在所述定位孔中插设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与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的定位凹槽相配合,以使所述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插入安装孔的部分固定。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的空腔内壁设有对称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突起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莉,未经张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46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