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散热器封装的LED器件及LED器件的制作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74628.2 | 申请日: | 2010-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803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23 |
发明(设计)人: | 陈凯;黄建明;章子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西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48 | 分类号: | H01L33/48;H01L33/64;H01L3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310052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散热器 封装 led 器件 制作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封装领域,更加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基于散热器封装的LED(发光二极管)器件及LED器件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LED芯片技术与封装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LED产品应用于照明领域,尤其是大功率白光LED。由于LED具有高光效、长寿命、节能环保、合适调光控制、不含汞等污染物质的特点,成为继白炽灯、荧光灯等传统光源之后的新一代照明光源。
LED是一种电致发光半导体器件,其中约有百分之三十的电能转换为光,剩余电能则转换为热量,而热量积累造成的LED温度上升,是引起LED光衰的主要原因。因而,LED芯片散热是LED封装所致力于解决的关键问题,国内外生产厂家相继提出了各种封装方式。
目前,LED芯片固定于支架的热沉上,形成LED颗粒,LED颗粒置于金属基板(如铝基板)上,金属基板安装于散热器上。热量通过热沉、铝基板、散热器等散热通道后扩散出去。
也就是说,采用如图1所示的结构进行LED封装。其为:将LED芯片与热沉等封装成LED颗粒303,LED颗粒303焊接到PCB(Printed Circuit Board)302,如铝基板,PCB 302通过螺钉或者硅脂等方式固定在散热器301。其导热通道为:从LED芯片,通过封装内部热沉、PCB 302、以及散热器301,最终传导到空气。
上述的LED器件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由于LED芯片散热需要经过的导热通道的中间介层比较多,如LED热沉与PCB 302、PCB 302与散热器301之间的介质为空气或者硅脂,气或者硅脂中间介层的导热率较低,因此散热性能不佳。
另外,由于使用了高导热率的金属基板或者陶瓷等非金属基板,成本较高。
因此,目前LED封装形式的产品,存在散热性能低、成本高、生产工序多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散热器封装的LED器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散热性能低或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ED器件的制作工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散热性能低或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一种基于散热器封装的LED器件,包括若干LED芯片、内引线、封装胶体、线路层、绝缘层和散热器。
所述LED芯片通过内引线连接至所述线路层;
所述线路层为一个或多个LED芯片之间形成电气连接;
所述绝缘层为在所述散热器和所述线路层之间形成电气隔离;
所述封装胶体灌注内引线和LED芯片;
所述LED芯片直接载覆在线路层上,线路层经过绝缘层与散热器紧密贴合。
较佳地,本实例还包括若干齐纳二极管,所述齐纳二级管与LED芯片并联,所述齐纳二极管为双向齐纳二级管或者单向齐纳二极管。
LED芯片正负极分别通过内引线与线路层连接,或者LED芯片某电极与线路层焊接、另一电极通过内引线连接,或者LED芯片正负极与线路层直接焊接。
所述散热器、线路层和绝缘层通过压合或粘接工艺贴设在一起。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散热器封装的LED器件的制作工艺,由以下步骤组成:
(1)散热器、线路层和绝缘层通过压合或粘接工艺贴设在一起;
(2)在线路层对应位置,点上底胶,如银胶,然后将LED芯片,或者以及齐纳二极管,通过通孔载覆散热器上,再烘烤固定;
(3)将LED芯片正负极通过内引线焊接到线路层上;
(4)将荧光粉和胶水混合好后,点在LED芯片上方;
(5)采用若干透镜设在LED芯片正上方,并在透镜内部腔体灌胶,或者透镜改成透镜组,设在LED芯片正上方,并在透镜组内部腔体灌胶。
本发明还提供另外一种制作工艺,由以下步骤组成:
(1)散热器、线路层和绝缘层通过压合或粘接工艺贴设在一起;
(2)在线路层上,点上底胶,然后将LED芯片,或者LED芯片以及齐纳二极管,载覆线路层上,再烘烤固定;
(3)将LED芯片正负极通过内引线焊接到线路层上;
(4)将荧光粉和胶水混合好后,点在LED芯片上方;
(5)采用透镜组设在LED芯片正上方,并在透镜组内部腔体灌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LED器件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西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西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46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