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活鱼运输用快速换装滤材的氨氮吸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75348.3 | 申请日: | 2010-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717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发明(设计)人: | 陈庆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刘粉宝 |
地址: | 200092***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运输 快速 换装 氨氮吸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氨氮吸除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应用于渔业领域范围内以汽车(或火车)载运方式对商品鱼和幼鱼苗种中长途集运的保活系统进行水质处理的活鱼运输用快速换装滤材的氨氮吸除装置。
背景技术
有水的活鱼运输过程涉及很多影响因子,诸如:气温、水温、溶氧、PH、氨氮、亚硝酸盐、二氧化碳以及鱼的体质和运鱼密度等。鱼类被置于缩小了几百倍活动空间的渔箱中转移运输,由于其生存环境的巨大变化而导致鱼体产生应激反应分泌多糖类成分的粘液,加之正常尿液与粪便的排泄,有害的氨氮等污染物在水体中随时间推移不断地积累,促使水质恶化从而对鱼类的生存造成严重威胁。
对于中长途集运的商品鱼和幼鱼苗种来说,氨氮(NH3-N)及其衍生物(亚硝酸盐氮(NO2-N)和硝酸盐氮(NO3-N)都是有害的污染物。氨氮(NH3-N)以游离氨(NH3)或铵盐(NH4+)形式存在于水体中,在有氧条件下,水中的氨可转变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对鱼体来说,其中的游离氨(NH3)毒性最厉害,亚硝酸盐的毒性其次,硝酸盐的毒性最弱(对有些品种可以忽略);当然,它们的毒性程度与其浓度大小以及鱼类的品种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活鱼运输”方面的国家标准尚未颁布,暂可参考《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其规定要求非离子氨的浓度≤0.02mg/l;一般来说,淡水鱼比海水鱼对氨氮(NH3-N)的耐受能力弱,暖水鱼比冷水鱼对氨氮(NH3-N)的耐受能力强。
总之,偏高的氨氮(NH3-N)等浓度,容易使鱼类出现亚急性和慢性中毒,严重时窒息死亡,所以在活鱼运输过程中,必须将它们控制在可承受的浓度范围之内才会是安全的,多余的量则一定要进行去除处理。然而,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在水中的溶解性都很好,有效控制与去除它们的方法非常缺乏。
在目前情况下的活鱼运输,成活率都不高,这是由于系统装备少、技术保障水平低,要么通过降低运鱼密度和缩短运输距离(行程时间一般2~6小时),要么途中换水和加冰(仅仅能够在短时间内降低氨氮的浓度,既麻烦又不可靠),甚或添加化学药品,才能降低活鱼运输系统内有毒氨氮对运输鱼类造成的危害。然而,现今人们对于食品安全极为重视,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客观上要求水产食品在其整个流通过程中杜绝与化学药品的接触,尽可能使用安全可靠的物理方法(代替化学方法)来进行技术保障,活鱼运输必须确保其流通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是安全的。
中长途活鱼运输,全程时间通常是12~100小时,仅仅依靠氧气瓶或者鼓风机对水体增氧是不够的,唯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保活运输装备系统,对运送鱼类进行循环水综合处理并控制各个影响因子,才能满足鱼类生存所需要的良好环境。对于活鱼运输,工业化的水处理方法不能够简单复制而且安全性标准低不适合使用;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生物处理方法或者生化处理方法,由于技术条件限制以及安全性问题,也无实用意义。比如,有人尝试过生物过滤的处理方法,因为生物挂膜需要比整个运鱼过程更长的时间,所以至今没有人取得成功;国外有人在运输渔箱中使用特殊滤材处理有毒氨氮,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没有“集成化”,装拆设备与滤材换装很不方便,而且占用的空间体积大和成本高,如果是颗粒状的滤材,则很容易散落与产生堵塞问题。
在商品鱼和幼鱼苗种中长途集运方面,由于客观条件差且影响因素多,至今没有可靠而实用的具备高效水处理功能的活鱼运输用氨氮吸除装置。活鱼运输涉及到的技术也是方方面面,研究人员的见解与采取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是基于健康安全的新理念,排除使用化学的方法而使用高效的物理方法进行氨氮的及时去除将会是发展方向。
针对上述活鱼运输方面的技术缺陷,特别发明一种活鱼运输用快速换装滤材的氨氮吸除装置,可以解决现已存在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鱼运输用快速换装滤材的氨氮吸除装置,它是可应用于渔业领域范围内以汽车(或火车)载运方式对商品鱼和幼鱼苗种中长途集运保活系统进行循环水处理氨氮的技术方法与装置设备,能有效地用来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及其衍生物(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含量,避免它们的毒性作用对鱼类存活产生危害,进而保证活鱼运输具有良好的水质,从而能够提高活鱼运输的成活率。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53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排气再循环混合器装置
- 下一篇:采用多层高速喷墨打印生成太阳能电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