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曲线和重载钢轨用贝氏体钢和贝氏体钢轨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75470.0 | 申请日: | 2010-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19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张绵胜;张志强;张志勇;张红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特冶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58 | 分类号: | C22C38/58;C21D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刘洪勋 |
地址: | 10004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曲线 重载 钢轨 用贝氏体钢 贝氏体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机械制造领域,具体来说是曲线和重载线路用贝氏体钢轨。
背景技术
随着铁路运输事业向高速、重载方向的不断发展,对钢轨及道岔的性能也相应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铁路作为运输的大动脉,在我国,铁路里程的增长不能满足经济高速增长的需求,因此需要提高列车速度和增加载重来提高运力,致使现有铁轨由于超负荷的运力导致换轨频繁,线路检查负担加剧,尤其在曲线、重载线路中,有的钢轨使用仅半年就因磨损加剧而换掉,不但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影响了铁路正常运输。
目前,国内外钢轨的用材基本上是珠光体钢,提高其性能主要是通过合金化或表面淬火手段,可将其强度提高至1150-1250MPa。理论和实践证明,这一强度指标已接近珠光体钢的极限,更为重要的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冲击韧性偏低(约8J/cm2或更低)的问题。目前我国钢轨生产钢种主要有880MPa级的U71Mn和980MPa级的U75V二种,其轨腰冲击韧性值低于8J/cm2。为了提高钢轨的耐磨性,还将一部分钢轨进行轨头热处理(欠速淬火)使用。一方面钢轨品种短缺,另一方面其使用寿命短,是致使换轨频繁的内在原因。这就迫使钢轨工作者去研究、开发新的替代钢种,以改变这种状况。
众所周知,钢的珠光体组织强度低、韧性好(与马氏体相比),马氏体组织强度高韧性低,易脆断,而贝氏体组织由于其转变温度介于珠光体和马氏体之间,金相为复相组织,具有良好的强韧性。因此贝氏体钢轨的使用性能极佳,其较高的强度增强了钢轨的耐磨性,从而会使钢轨的使用寿命大大提高。因此,贝氏体在钢轨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公告号为CN1251826C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由本申请人申请的一种“贝氏体电渣熔铸复合辙叉心轨”,用于铁路道岔上,是以贝氏体钢作为叉心,所用贝氏体钢主要合金元素为Si、Mn、Cr、Mo、Ni,附以微量元素V和Nd,其余为Fe,各元素含量为0.15-1.4%C、0.40-2.10%Si、1.5-2.5%Mn、0.5-2.5%Cr、1.00-2.00%Ni、0.20-0.80%Mo,V<0.10%,Nd<0.10%,P<0.035%,S<0.01%。经过加热至820-950℃,保温1-4小时,出炉冷却到室温,然后在200-400℃回火处理,保温3-6小时。其抗拉强度可大于1320MPa,延伸率大于9%,室温冲击韧性大于75J/cm2,硬度HRC38-45。这种贝氏体电渣熔铸复合辙叉心轨作为道岔使用,提高了道岔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修工作量。在京包、石太、大秦线上使用之后取得了良好效果,其使用寿命较目前的道岔提高3倍以上,深受铁路部门的欢迎。
曲线处钢轨的受力情况与道岔不同,由于在曲线处钢轨会受到离心力的作用,除了正常的磨损之外,还会在轨头内部产生核伤而经常发生断轨现象。同样,曲线超高的影响以及重载运输时重载的影响也会导致钢轨产生局部破坏,造成曲线钢轨和重载钢轨的寿命较短。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强度高、延伸性能好、冲击韧性和硬度高等整体综合性能好的钢轨。而且要考虑到成本,希望尽量降低价格较高的元素的含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曲线和重载钢轨用贝氏体钢。
本发明提供的曲线和重载钢轨用贝氏体钢,其含有的化学元素及其重量百分含量为:C 0.16-0.25,Si 0.70-1.20,Mn 2.10-2.40,P≤0.025,S≤0.015,Cr 0.6-1.2,Mo 0.15-0.40,Ni 0-0.7,其余为Fe和杂质。
一种优选的贝氏体钢的实施例是,其含有的化学元素及其重量百分含量为:C 0.18-0.25,Si 0.80-1.20,Mn 2.20-2.40,P≤0.025,S≤0.015,Cr 0.8-1.2,Ni 0.3-0.5,Mo 0.15-0.25,其余为Fe和杂质。
另一种优选的贝氏体钢的实施例是,其含有的化学元素及其重量百分含量为:C 0.18-0.25,Si 0.80-1.20,Mn 2.20-2.40,P≤0.025,S≤0.015,Cr 0.6-1.0,Mo 0.15-0.25,其余为Fe和杂质。
还有一种优选的贝氏体钢的实施例是,其含有的化学元素及其重量百分含量为:C 0.16-0.22,Si 0.70-0.90,Mn 2.10-2.40,P≤0.025,S≤0.015,Cr 0.8-1.0,Ni 0.5-0.7,Mo 0.3-0.4,其余为Fe和杂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特冶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特冶工贸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54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