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获得正交可变扩频因子码的方法和用户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76512.2 | 申请日: | 2010-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449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彭念;吴更石;孙凤宇;朱芳菲;余硕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707 | 分类号: | H04B1/707;H04J1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彭愿洁;李文红 |
地址: | 518129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获得 正交 可变 因子 方法 用户 设备 | ||
1.一种获得正交可变扩频因子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接收信号进行解扰;
将解扰后的接收信号与第2到256种扩频因子为256的正交可变扩频因子码分别进行相关;
对相关后的255路信号分别进行长度为256的相关值累加;
对相关值累加后的255路信号分别进行长度为第一预设值的累加平均;
分别获得255路第一预设值累加平均后的信号的能量,将获得的255路能量信号分别进行长度为第二预设值的累加平均;
根据255路第二预设值累加平均后的能量信号获得辅导频的正交可变扩频因子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255路第二预设值累加平均后的能量信号获得辅导频的正交可变扩频因子码,包括:
若255路第二预设值累加平均后的能量信号的当前值中的最大值M1大于次大值M2的第一预设倍数,则获得所述最大值M1对应的正交可变扩频因子码,或者
连续获得预设N个周期内255路第二预设值累加平均后的能量信号的N个最大值,若N个最大值中相同的最大值连续出现的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次数,且所述相同的最大值对应的正交可变扩频因子码相同,则获得所述相同的最大值对应的正交可变扩频因子码,所述N为大于1的正整数。
3.一种获得正交可变扩频因子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接收信号进行解扰;
将解扰后的接收信号与k种扩频因子为k的正交可变扩频因子码分别进行相关,所述k为正整数;
对相关后的k路信号分别进行长度为k的相关值累加;
对相关值累加后的k路信号分别进行长度为第三预设值的累加平均;
分别获得k路第三预设值累加平均后的信号的能量,将获得的k路能量信号分别进行长度为第四预设值的累加平均;
根据k路第四预设值累加平均后的能量信号获得生成辅导频的正交可变扩频因子码且扩频因子为k的第一正交可变扩频因子码;
将所述第一正交可变扩频因子码生成的扩频因子为256的正交可变扩频因子中第2到第256/k个正交可变扩频因子码分别与所述解扰后的接收信号进行相关;
对相关后的256/k-1路信号分别进行长度为256的相关值累加;
对相关值累加后的256/k-1路信号分别进行长度为第五预设值的累加平均;
分别获得256/k-1路第五预设值累加平均后的信号的能量,将获得的能量信号分别进行长度为第六预设值的累加平均;
根据256/k-1路第六预设值的累加平均后的能量信号获得辅导频的正交可变扩频因子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k路第四预设值累加平均后的能量信号获得生成辅导频的正交可变扩频因子码且扩频因子为k的第一正交可变扩频因子码,包括:
若k路第四预设值累加平均后的能量信号的当前值中的最大值L1大于次大值L2的第二预设倍数,则获得所述最大值L1对应的扩频因子为k的第一正交可变扩频因子码,或者
连续获得预设N个周期内k路第四预设值累加平均后的能量信号的N个最大值,若N个最大值中相同的最大值连续出现的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次数,且所述相同的最大值对应的正交可变扩频因子码相同,则获得所述相同的最大值对应的扩频因子为k的第一正交可变扩频因子码,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
5.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对接收信号进行解扰;
第一相关单元,用于将解扰后的接收信号与第2到256种扩频因子为256的正交可变扩频因子码分别进行相关;
第一相关值累加单元,用于对相关后的255路信号分别进行长度为256的相关值累加;
第一累加平均单元,用于对相关值累加后的255路信号分别进行长度为第一预设值的累加平均;
第一获得单元,用于分别获得255路第一预设值累加平均后的信号的能量;
第二累加平均单元,用于将获得的255路能量信号分别进行长度为第二预设值的累加平均;
第二获得单元,用于根据255路第二预设值累加平均后的能量信号获得辅导频的正交可变扩频因子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终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终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651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丙戊酸钠小丸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加兰他敏缓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