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锗化硅双极-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AB类功率放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76619.7 | 申请日: | 2010-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512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张书霖;陈磊;赖宗声;苏杰;张伟;华林;刘盛富;阮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F1/02 | 分类号: | H03F1/02;H03F3/20 |
代理公司: | 上海蓝迪专利事务所 31215 | 代理人: | 徐筱梅;张翔 |
地址: | 20024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锗化硅双极 互补 金属 氧化物 半导体 ab 功率放大器 | ||
1.一种锗化硅双极-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AB类功率放大器,其特征在于该放大器包括:第一晶体管Q1、第二晶体管Q2、第三晶体管Q3、第四晶体管Q4、第五晶体管Q5、第六晶体管Q6、第七晶体管Q7、第八晶体管Q8、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三电感L3、第四电感L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及第六电容C6,其连接方式为:第一晶体管Q1的基极与第二电容C2相连,发射极与地线GND连接,集电极与第四电容C4连接;第二晶体管Q2的基极与第四电容C4连接,发射极与地线GND连接,集电极与电容C6相连;第三晶体管Q3的基极与电阻R2相连接,发射极与第五晶体管Q5的集电极和基极连在一起,集电极与第一电阻R1连接;第四晶体管Q4的基极与第二电阻R2和第一电阻R1连接,发射极与第三电阻R3和第三电容C3相连,集电极与2.5V电源V25相连;第五晶体管Q5基极与集电极连在一起并与第四晶体管Q4发射极相连;第六晶体管Q6的基极与电阻R5相连接,发射极与第八晶体管Q8的集电极和基极连在一起,集电极与第四电阻R4连接;第七晶体管Q7的基极与第五电阻R5和第四电阻R4连接,发射极与第六电阻R6和第五电容C5相连,集电极与电源V33相连;第八晶体管Q8基极与集电极连在一起并与第六晶体管Q6发射极相连;第一电感L1一端接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另一端接地线GND;第二电感L2跨接在电源V25和第一晶体管Q1的集电极之间;第三电感L3跨接在电源V33端和第二晶体管Q2的集电极之间;第四电感L4一端接在第六电容C6端,另一端接地线GND;第一电阻R1跨接在第三晶体管Q3集电极和电源V25之间;第二电阻R2跨接在第三晶体管Q3基极和第四晶体管Q4基极之间;第三电阻R3跨接在第四晶体管Q4发射极和第一晶体管Q1基极之间;第四电阻R4跨接在第六晶体管Q6集电极和电源V33之间;第五电阻跨接在第六晶体管Q6基极和第七晶体管Q7基极之间;第六电阻跨接在第七晶体管Q7发射极和第二晶体管Q2基极之间;第一电容C1跨接在输入端RFIN和第二电容C2之间;第二电容C2跨接在第一电容C1和第一晶体管Q1基极之间;第三电容C3跨接在第四晶体管Q4发射极和第一晶体管Q1基极之间;第四电容C4跨接在第一晶体管Q1集电极和第二级晶体管Q2基极之间;第五电容C5跨接在第七晶体管Q7发射极和第二晶体管Q2基极之间;第六电容C6跨接在第二晶体管Q2集电极和电感L4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体管Q1至第八晶体管Q8为锗化硅双极型晶体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师范大学,未经华东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661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失调消除的采样保持电路
- 下一篇:一种利用风能的压电能量收集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