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闩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77186.7 | 申请日: | 2010-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022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陈家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张燕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闩锁结构,且特别涉及一种可抽换模块的闩锁结构。
背景技术
笔记型计算机向来以轻薄化为诉求,因此有许多平常个人计算机会安装,但对于笔记型计算机而言为可选择性安装的设备,例如软盘机、硬盘机及光驱。而有些设备对于笔记型计算机而言,会是必须经常更换的设备,例如第二电池等。因此,笔记型计算机业界逐渐发展出一些平时可固定,而需要更换时易于更换设备的抽换结构。
目前业界对于此抽换结构有下作法。其一为将该抽换结构固定于主机中,然而目前的抽换结构为了便于抽换,往往设置成压扣方式。其设计的尺寸往往过大,具有诸多如弹簧的零组件,于一些抽换结构中具有至少十几个零组件。因此,如此的抽换结构的装设复杂,零组件的成本高,且使得主机整体的重量也会上升。
另一种作法,则是将抽换结构设置在需要更换或是有时装设有时不装设的设备上,以在不使用此设备时,系统的重量得以下降。然而此种抽换结构的零组件仍旧复杂,所占用的面积过大,且必须在每个设备上皆设置抽换结构。如何简化抽换结构的设计,以缩小其所占用的面积,并降低成本,乃业界所致力的方向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闩锁结构,可用以闩锁模块于笔记型计算机主体,以便于抽换。本闩锁结构具有架构简单,成本低廉,安装容易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闩锁结构,用以将模块闩锁于笔记型计算机主体,笔记型计算机主体具有凸块及槽体,模块用以容置于槽体中,凸块固定于槽体内侧,闩锁结构包括:闩锁盘、闩锁轨道件及转轴件。闩锁盘具有第一旋转孔。闩锁轨道件沿一轨道方向延伸,闩锁轨道件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于第一端具有对应第一旋转孔的第二旋转孔,于第二端具有沿轨道方向延伸的轨道沟槽,轨道沟槽容置凸块,于第二端的侧边具有勾件。转轴件贯穿第一旋转孔及第二旋转孔,闩锁盘可以转轴件为轴,从第一位置旋转至第二位置。其中,模块具有固止件,当闩锁盘位于第一位置时,固止件被限制于勾件及闩锁盘之间,使模块闩锁于槽体中。其中,当闩锁盘位于第二位置时,闩锁轨道件可相对凸块移动,借由勾件带动固止件,来使模块向槽体外侧移动。
本发明的功效在于,本发明提供的闩锁结构,可仅以单一固定件,借由闩锁结构,将模块闩锁于笔记型计算机主体中。且于解除闩锁时,能仅以单手便能操作解除闩锁的动作。上述实施例的闩锁结构所占体积小且重量轻,所需零件数少且易于组装,零件制作也得以使用成本较低的射出成型或压铸的方式制成,因此能达到笔记型计算机对于轻薄短小的诉求,还能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更能达到使用者易于操作的便利性。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闩锁结构、模块及笔记型计算机主体的俯视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笔记型计算机主体的槽体部分的俯视立体图;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闩锁结构的仰视立体图;
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闩锁结构的俯视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闩锁结构位于第二位置的仰视图;
图5A至图5E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闩锁结构将模块从笔记型计算机主体解除闩锁的仰视剖面流程图;
图6为利用固定件将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闩锁结构的闩锁盘,固定于笔记型计算机主体的仰视立体图;
图7为图4中沿L1-L1′线的剖面图;
图8为图5A中沿L2-L2′线的剖视立体图;
图9A及图9B为图8中沿L3-L3′线的剖视立体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闩锁结构
110:闩锁盘
111:第一旋转孔
112:固定孔
113:侧部
114:第一侧
115:凸条
116:第二侧
117:突起部
118:第一卡合部
120:闩锁轨道件
121:第一端
122:第二端
123:第二旋转孔
124:轨道沟槽
124a:第二斜面
125:勾件
126:第二卡合部
126a:圆弧形
130:转轴件
200:模块
210:梯形部
220:固止件
300:笔记型计算机主体
310:槽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71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