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水处理催化塔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77641.3 | 申请日: | 2010-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928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莫国华;杨建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亿康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8 | 分类号: | C02F1/58;C02F101/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处理 催化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处理催化塔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地球虽然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淡水资源却极其有限,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而且分布不均。
20世纪50年代以后,全球人口急剧增长,工业发展迅速。全球水资源状况迅速恶化,“水危机”日趋严重。一方面,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以惊人的速度扩大;另一方面,日益严重的水污染蚕食大量可供消费的水资源。
全世界每天约有200吨垃圾倒进河流、湖泊和小溪,每升废水会污染8升淡水;所有流经亚洲城市的河流均被污染;美国40%的水资源流域被加工食品废料、金属、肥料和杀虫剂污染;欧洲55条河流中仅有5条水质差强人意。20世纪,世界人口增加了两倍,而人类用水增加了5倍。世界上许多国家正面临水资源危机:12亿人用水短缺,30亿人缺乏用水卫生设施。
中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空间分布不平衡。随着中国城市化、工业化的加速,水资源的需求缺口也日益增大。在这样的背景下,污水处理行业成为新兴产业,目前与自来水生产、供水、排水、中水回用行业处于同等重要地位。
而我国现有污水处理技术将污水引往集水池,对集水池末尾一格调节pH,用一级溶气水泵提升到一级压力溶气罐,同时吸入空气和聚凝脱色剂,将在一级压力溶气罐内的一级饱和溶气水骤然释放到一级气浮池形成一级处理水;一级处理水溢入缓冲池,再在控制pH用二级溶气水泵将一级处理水提升至二级压力溶气罐内,同时吸入空气和聚凝脱色剂,将二级压力溶气罐内的二级饱和溶气水骤然释放到二级气浮池形成二级处理水并自溢至沉淀池沉淀后排放;一、二级气浮池中的浮泥入浮泥池,压滤成滤饼,滤液回引至集水池,这种技术处理的工业污水的CODcr、脱色率、SS、BOD5的去除率分别为80~90%、95%、90%以上、75-80%,虽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但是与国际上先进国家排放标准还是有一定差距,其CODcr、脱色率、SS、BOD5的去除率还是偏低,对生态环境和自然水系仍然产生较大影响,因此而危害到人们的生活。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催化塔,该装置通过其合理的布局,同时添加催化剂,有效的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使处理后的污水CODcr、脱色率、SS、BOD5的去除率达到较高水平。
一种污水处理催化塔由底座、冲洗口、排净口、进水分布器、催化剂支撑架、下人孔、-筒体、筒体加固装置、-催化剂层、支撑架、出水分布器、上人孔、排气孔、引水孔、吊耳所组成,筒体在底座上,筒体的底部包含一排净口和冲洗口,其上端有一进水分布器,进水分布器上端覆盖以一催化剂支撑架,催化剂支撑架上覆盖有催化剂,催化剂层上端有一由支撑架支撑的出水分布器,出水分布器连接筒体外部,筒体的顶部包含一人孔、气孔、引水孔和吊耳,筒体的中部有一圈筒体加固装置。
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催化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分布器和出水分布器上均匀分布若干小孔。
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催化塔其特征在于催化剂层高度为筒体高度的2/3-4/5。且和出水分布器距离不超过1M.
在筒体的支撑座上由人孔放入反应需要的催化剂,其容量不超过筒体的2/3-4/5高度,污水由进水口进入进水分布器后,均匀进入容器底部,并慢慢升高,并经过催化剂支撑网,与位于支撑座上催化剂反应,该反应过程为:
CmHn+O3--→CO2↑+H2O气体部分由气孔排出。
本发明有益效果:本发明有效的解决现有技术中污水处理的污水CODcr、脱色率、BOD5的去除率提高到90.8%以上,特别对于去除污水中有机物效果明显。
为使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和技术内容,详见本发明附图和实施方式,然而所附图式仅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是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为本发明结构图;
图中101-底座;102-冲洗口;103-排净口;104-进水分布器;105-催化剂支撑架;106-下人孔;107-筒体;108-筒体加固装置;109-催化剂层;110-支撑架;111-出水分布器;112-上人孔;113-排气孔;114-引水孔;115-吊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亿康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亿康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76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