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77724.2 | 申请日: | 2010-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163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06 |
发明(设计)人: | 蔡威威;陈勇;尹宏声;刘文忠;李书福;杨健;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61/00 | 分类号: | F16H61/00;F16H61/02;F16H59/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70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合器 自动变速器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领域,更具体的说,本发明是关于离合器控制的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控制器。
背景技术
在汽车日益大众化的今天,汽车技术不断发展,虽然手动变速器具有良好的动力性及经济性,但由于驾驶员技术水平的差异,使得整车的燃油经济性、动力性及排放等存在很大的差异。自动变速器具有操作容易,驾驶舒适性好、安全性好及可减少驾驶员疲劳等优点。
中国专利局于2008年2月13日公开了一份CN101122334A号文献,名称为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电控装置,该电控装置包括一微处理器、输入信号通道、输出信号通道、CAN通讯总线和电源模块,输入信号通道是通过传感器采集汽车当前运行状态信息,经微处理器处理后送至输出信号通道,和电磁阀、执行电机输出控制信号,使离合器、选换档机构动作,实现自动变速控制。优点在于通过对传感器信号的采集与处理,获取车辆的当前运行状态及驾驶员意图,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分析及判断,根据系统内部存储的换档规律,向离合器和选换档机构的执行部件发出控制指令,实现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准确、迅速、舒适地换档,并保证较好的动力性与燃油经济性。该电控装置的缺点是依赖于CAN通讯总线进行信号传输及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依赖于CAN通讯总线进行信号传输及控制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不依赖于CAN通讯总线进行信号传输及控制的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控制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包括:微机控制器模块、电源处理模块及与微机控制器模块相连的信号采集模块、通信模块、功率驱动模块,电源处理模块为其它各模块供电;微机控制器模块包括MC9S12XEP100微处理器U1及外围电路。微机控制器模块作为电子控制单元,主要接收各种输入信号、进行处理、作出判断、发出控制指令,实现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各种控制,实现与其它模块进行数据交换及通信;基于FREESCALE公司的MC9S12XEP100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微机控制器模块,具有生产继承性好、投入费用低、效率高、操作简单等优点。
微控制器模块通过信号采集模块采集变速器输入轴转速、输出轴转速、离合器转速、档位、换挡器位置、油温及压力等信号,并通过通信模块从整车控制系统中接收油门开度、车速及刹车信号等,并实时将变速器运行状态信息传递给整车控制器。微控制器对这些信号进行处理、分析后,可判断出车辆当前的运行状态,微控制器根据车辆当前的运行状态及存储的控制策略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控制信号经驱动模块的电路转换和功率放大后驱动相应的换挡电磁阀及离合器控制电磁阀动作。从而实现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选、换挡,离合器结合等动作,从而实现对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控制。
作为优选,电源处理模块包括4275G型电源芯片U2及二极管D201、电解电容C201、电容C202、C203、C204、电阻R201、R203、发光二极管DSI02,二极管D201的正极与电瓶正极相连,二极管D201的负极与电源芯片U2的1脚相连,电解电容C201的正极、电容C202的一端与二极管D201的负极相连,电解电容C201的负极、电容C202的另一端、电容C203的一端与地相连,电容C203的另一端与电源芯片U2的4脚相连,电源芯片U2的2脚经电阻R201与电源芯片U2的5脚相连,电阻R201经电容C204与地相连,电源芯片U2的输出端5脚输出+5V电压,电源芯片U2的5脚经发光二极管DSI02、电阻R203串联后与地相连。电源处理模块将汽车电瓶电压转换成我们所需要的电源电压,为整个变速器控制部分提供电源,该模块的特点就是应用方便,安全性好;二极管D201的正极连接汽车电瓶正极(+12V),经电解电容C201滤波后作为电源芯片U2的电源输入,电源芯片U2的5脚是+5V电压输出,发光二极管DSI02进行电源正常指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77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