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快速添堵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77886.6 | 申请日: | 2010-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95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卢江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3/12 | 分类号: | C09K3/12;C08L33/14;C08L11/00;C08K13/02;C08K3/36;C08K3/22;C08K5/18;C08K3/34 |
代理公司: | 上海集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4 | 代理人: | 周成 |
地址: | 2019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快速 添堵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裂缝及开裂面的应急添堵技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快速添堵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针对一些设备机构、零件、建筑物箱体等经常会由于老化、振动、受外力等各种原因而出现的裂缝或断裂,特别是对于一些需要在短时间内马上修复的突发性开裂或破裂,如果这些裂缝或断裂部位得不到及时处理,设备将无法正常运行,并且会加剧设备的进一步损坏,严重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另外就是一些管道的快速封堵作业,目前来说要做到快速有效的封堵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目前,虽然对于裂缝或断裂的应急处理有多种方式,如使采用硅胶添堵,电焊修复,或在裂缝、断裂面直接粘贴修补材料进行封闭。但是,上述各方法均受到修补要求的及时性或封堵面拉伸剪切强度和固化时间的限制,不能快速有效的进行粘合,导致重新开裂或断裂,引发更大的损失。例如,电焊的修复及时性和基础材质均较差,而硅胶的抗拉强度和抗剪切强度仅在2MPa左右,并且固化时间要以小时为单位计算,所以也不能达到应急速效的效果。
专利申请号为03111859.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防水堵漏剂,其是以水硬性胶凝水泥基料、聚合物建筑乳胶粉、工程纤维素、分散剂、膨胀剂等为原料经混合研磨而成。该堵漏剂的初固化时间大于40min,终固化时间小于90min,即在40~90min之间内形成固化,并且其粘结强度仅为1.4MPa,无法实现高强度的快速添堵作业。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添堵剂及其制备方法,用以实现裂缝及开裂面地快速添堵和修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该快速添堵剂包括比例为37∶62的A组分和B组分,其中,
A组分包括:80~100重量份的α-氰基丙烯酸乙酯、5重量份的气相二氧化硅;
B组分包括:2.5重量份的氧化锌、1重量份的苯胺类防老剂、2重量份的氧化镁、40重量份的乙酸乙酯、20重量份的汽油、20重量份的氯丁橡胶、10重量份的乙烷溶液、5重量份的金刚砂。
该快速添堵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A.取80~100重量份的α-氰基丙烯酸乙酯和5重量份的气相二氧化硅进行搅拌混匀,制备成组分A;
B.取20重量份的氯丁橡胶与20重量份的汽油放入容器中,进行浸泡溶胀氯丁橡胶;
C.对容器进行加热并搅拌至氯丁橡胶全部溶解;
D.取2.5重量份的氧化锌、1重量份的苯胺类防老剂、2重量份的氧化镁、40重量份的乙酸乙酯、10重量份的乙烷溶液和5重量份的金刚砂加入容器中,进行充分搅拌至均匀,制备成组分B。
在步骤A中,所述的α-氰基丙烯酸乙酯与气相二氧化硅在室温下进行均匀搅拌或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混匀。
在步骤B中,所述的浸泡溶胀时间为60小时。
在步骤C中,所述的加热温度为50°。
所述的步骤D中常温下进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的快速添堵剂包括比例为37∶62的A组分和B组分,A组分包括:80~100重量份的α-氰基丙烯酸乙酯、5重量份的气相二氧化硅;B组分包括:2.5重量份的氧化锌、1重量份的苯胺类防老剂、2重量份的氧化镁、40重量份的乙酸乙酯、20重量份的汽油、20重量份的氯丁橡胶、10重量份的乙烷溶液、5重量份的金刚砂。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快速添堵剂的制备方法。通过将A组分和B组分按37∶62的比例进行快速混合搅拌并置于所需添堵处,能够快速固化添堵,并且具有较高的粘结强度,完全能够满足快速有效的添堵作业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快速添堵剂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添堵剂使用固化后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78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