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窗组及其导光膜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81708.0 | 申请日: | 2010-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93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蔡荣烈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8/00 | 分类号: | F21V8/00;F21S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靳强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及其 导光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窗组及其导光膜,详言之,涉及一种可改变入射光方向的窗组及其导光膜。
背景技术
现有导光装置具有多种类型,例如平板、百叶窗或薄膜,其位于或邻近一房间的窗户,用以将该房间外的阳光导入该房间,使得阳光被导向以照射该房间内位于天花板的一反射物。接着,阳光被该反射物反射,且作为室内照明或辅助照明。此外,在某些现有导光装置中,阳光不需被位于天花板的反射物反射即可直接被导入该房间。
该现有导光装置能利用折射及/或反射将直射及散射的阳光导至位于天花板的反射物,以均匀地照亮该房间内部,且减少令人不适的眩光。此外,在白天使用现有导光装置可节省照明设备所用的能量。
该现有导光装置的缺点如下。如果天花板没有反射物,阳光无法被导向至远离窗户的空间位置。换言之,被导入该房间的阳光会落在窗户附近的地板上或是天花板。因此,照明效果不佳。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窗组及其导光膜,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光膜,其包括一薄膜基底及至少一微结构。该薄膜基底具有一第一侧边及一第二侧边,该第二侧边相对于该第一侧边。该微结构位于该薄膜基底的该第一侧边或该第二侧边上,且包括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该第二表面位于该第一表面的上方。该第一表面及一参考面之间具有一第一夹角,该参考面垂直于该薄膜基底,且该第二表面及该参考面之间具有一第二夹角。
由此,多道入射光束在通过该导光膜后变成多道输出光束,该输出光束及该导光膜间的角度定义为一输出角度,当该输出光束向下且平行于该导光膜时,其输出角度定义为0度,当该输出光束向上且平行于该导光膜时,其输出角度定义为180度,这些输出光束于输出角度为85度至120度间的总能量大于这些输出光束于输出角度为0度至180度间的总能量的40%。
在本发明中,该导光膜能将这些入射光束接近水平地导入一房间,以减少眩光。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窗组。该窗组包括一第一保护板、一第二保护板及一导光膜。该第二保护板固接于该第一保护板。该导光膜与上述的导光膜相同,且位于该第一保护板及该第二保护板之间的一容纳空间内。该导光膜附着至该第一保护板或该第二保护板,且包括一薄膜基底及至少一微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导光膜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导光膜的侧视图;
图3显示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导光膜的其他类型;
图5显示利用一测试仪器模拟本发明导光膜的实际应用的示意图;
图6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导光膜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7显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导光膜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8显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窗组的侧视图;及
图9显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窗组的侧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 本发明导光膜的第一实施例
2 本发明导光膜的第二实施例
3 本发明导光膜的第三实施例
4 本发明窗组的第四实施例
5 本发明窗组的第五实施例
6 测试仪器
11 薄膜基底
12 微结构
20 参考面
30 入射光束
31 输出光束
32 输出光束
33 输出光束
34 输出光束
41 第一保护板
42 第二保护板
61 光源
62 光源
63 光源
64 光源
65 接收器
111 第一侧边
112 第二侧边
121 第一表面
122 第二表面
123 弧形倒角
θ1 第一夹角
θ2 第二夹角
θ3、θt 输出角度
θ4 入射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817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