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板带轧机工作辊弯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81795.X | 申请日: | 2010-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543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任际军;赵容仲;张春光;王颖;江涛;徐永华;张俊伟;刘延军;李碧玲;周雅婷;张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京诚之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1/26 | 分类号: | B21B31/26;B21B3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董惠石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轧机 工作 辊弯辊 装置 | ||
1.一种板带轧机工作辊弯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辊装置设于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的两端部,以对上、下工作辊进行支撑、平衡和弯辊控制,改善轧机上、下工作辊之间有载辊缝凸度,进行板形控制,所述弯辊装置包括:
牌坊,为一框架体,所述牌坊左右两侧立柱分别向内侧凸设有一腰部凸块;
上弯辊装置,能滑动的装设于所述牌坊内,其位于所述腰部凸块上方,所述上弯辊装置装设于上工作辊的端部;
下弯辊装置,能滑动的装设于所述牌坊内,其位于所述上弯辊装置下方,所述下弯辊装置装设于下工作辊的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带轧机工作辊弯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牌坊呈长方形框架状,由上下横梁和左右立柱组成,在所述左右立柱上分别向内侧凸设形成有一所述腰部凸块,两所述腰部凸块位置相对,两所述腰部凸块的下侧以及相对侧向内凹陷而形成凹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带轧机工作辊弯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弯辊装置包括:
上支撑辊轴承座,能滑动的设置于所述牌坊内,所述上支撑辊轴承座的左右两侧壁与所述牌坊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上支撑辊轴承座开设有上支撑辊装设孔,所述上支撑辊轴承座上位于所述上支撑辊装设孔左右两侧的部分向下延伸形成两个延伸臂,两个所述延伸臂之间形成一容置部,两所述延伸臂的下部朝内侧弯曲并延伸而形成两个安装部;
上工作辊轴承座,设于两个所述延伸臂之间的容置部内,所述上工作辊轴承座开设有上工作辊装设孔,所述上工作辊轴承座的左右两侧分别向外凸设有凸出部,两侧的所述凸出部分别对应位于两个所述安装部的上方;
上弯辊缸组,装设于所述安装部和所述凸出部之间,同时能够节省所述牌坊上的工作空间以安装机架辊的单独传动装置,所述上弯辊缸组一端连接于所述安装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凸出部,装设于所述上工作辊轴承座两侧的两所述上弯辊缸组为同步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带轧机工作辊弯辊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延伸臂的内侧壁以及其所述安装部顶部共同向内凹陷而形成容置槽,所述上弯辊缸组设置于所述容置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板带轧机工作辊弯辊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凸出部分别凸设于所述上工作辊轴承座两侧壁的上部,使所述上工作辊轴承座呈“T”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带轧机工作辊弯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弯辊缸组包括一个或多个上弯辊缸,当包括多个上弯辊缸时,多个所述上弯辊缸并列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带轧机工作辊弯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弯辊缸为油压缸,其具有活塞杆和活塞缸;
所述活塞杆通过一进油块固接于所述安装部顶面,所述活塞杆以及进油块内部设有油路,且所述活塞杆油路连通于所述进油块油路,通过所述活塞杆油路能为所述活塞缸供油;
所述活塞缸顶抵于所述凸出部底面,所述活塞缸四周与所述上支撑辊轴承座及上工作辊轴承座之间设有滑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板带轧机工作辊弯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缸的顶部安装有垫板,当所述活塞缸顶抵于所述凸出部时,所述垫板与所述凸出部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板带轧机工作辊弯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块设有通用油路,每一个所述活塞杆油路均与所述进油块的通用油路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板带轧机工作辊弯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块设有通用油路,多个所述上弯辊缸的多个所述活塞杆油路中只有一个与所述进油块的通用油路连通,多个所述上弯辊缸的活塞缸有杆腔相连通,多个所述上弯辊缸的活塞缸无杆腔相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板带轧机工作辊弯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块中对应每一个所述上弯辊缸均设置一条独立油路,多个所述上弯辊缸的活塞杆油路分别与各自对应的所述独立油路连通,以分别独立控制驱动多个所述上弯辊缸,设置于所述上工作辊轴承座两侧的所述上弯辊缸对称驱动,以使所述上工作辊轴承座两侧平衡受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京诚之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京诚之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8179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电二极管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主泵水力部件专用去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