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焊接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82375.3 | 申请日: | 2010-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395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彭连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万通重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0 | 分类号: | B23K37/00;B23K37/047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8000 浙江省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焊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焊接设备,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船舶制造的自动焊接设备。
技术背景
目前,国内船舶制造公司在焊接卷筒侧板组件时通常都是用焊条和CO2进行人工保护焊作业。由于人手控制的焊枪在焊接时运条速度不均匀,焊枪焊接角度不稳定,而且还会出现上下、左右波动的情况,所以焊缝表面高低不平,焊波粗劣,焊道宽度不均匀,焊缝时宽时窄。这些问题不仅使焊缝成形难看,需要用砂轮机打磨和补焊,从而延长了施工周期,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劳动生产率,严重的还会影响焊缝与母材的结合或造成应力集中,从而不能保证焊接强度,影响结构的安全使用。
中国专利局在2007年3月21日公开的一份CN2880350Y号文献,该文献名称为《自动焊接装置》,文献所述的一种自动焊接装置,包括一个平台、一个设在该平台上的马达、多个连接在该平台下部的滚轮以及一个设在该平台上、用于夹持焊枪的支架。这种自动焊接装置存在着结构复杂、操作不便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结构复杂、操作不便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自动焊接装置。
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焊接装置,包括支架和固定焊枪的夹持架,支架具有工作面,工作面上设有呈三角形布置的主动轮、支撑轮和托轮,主动轮与动力装置相联接。这样将卷筒侧板组件放置在主动轮、支撑轮和万向托轮上定位,将焊枪置于焊接处并调整好角度,启动动力装置带动卷筒侧板组件转动并焊接,使得卷筒侧板组件可以获得美观优质焊缝,省去补焊、打磨等工序,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作为优选,所述工作面为斜面。这样使得自动焊接机无需增加其他结构即可获得对卷筒侧板组件自动定位的功能,并为主动轮带动卷筒侧板组件转动提供足够的摩擦压力,更换卷筒侧板组件十分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主动轮和支撑轮的圆周面为V形槽。这样卷筒侧板组件圆周面置于V形槽内,使得主动轮、支撑轮既可以对卷筒侧板组件起支撑定位作用,又可以带动卷筒侧板组件旋转。
作为优选,所述主动轮周向可旋转地联接在斜面下端的一侧,斜面下端的另一侧设有横向腰形孔,所述的支撑轮联接在该横向腰形孔上;斜面上端中间设有纵向腰形孔,所述的托轮联接在该纵向腰形孔上。这样支撑轮可以在横向腰形孔调节固定,万向托轮可以在纵向腰形孔调节固定,使得自动焊接机可以适用不同规格的卷筒侧板组件的焊接。
作为优选,所述横向腰形孔中心线与主动轮轮心在同一水平线上。这样卷筒侧板组件的重心落在主动轮和支撑轮的中间,在主动轮带动卷筒侧板组件转动时不会滑出支架。
作为优选,所述动力装置包括无级调速直流电机、减速机、主动齿轮和被动齿轮,减速机的输入端与无级调速直流电机固定连接,减速机的输出端与主动齿轮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主动齿轮啮合被动齿轮,被动齿轮与主动轮同心固定连接。这样使得卷筒侧板组件可以获得合适的旋转速度以适应不同规格的卷筒侧板组件的焊接。
作为优选,所述夹持架固定连接在斜面上端的一侧。夹持架夹持焊枪的夹持头相对于夹持架固定连接在斜面上的支撑杆轴向可阻尼旋转,这样在更换卷筒侧板组件时可以将焊枪暂时转至支架外,方便卷筒侧板组件的调换。
作为优选,所述托轮为万向转轮。不同规格的卷筒侧板组件在旋转时托轮与卷筒侧板组件的接触点的线速度方向是不同的,这样用万向转轮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可以减少托轮的磨损,延长拖轮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主动轮、支撑轮和托轮呈倾斜三角形布置来支撑、自动定位和旋转卷筒侧板组件,使得本发明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提高了产品质量,延长了使用年限,减少作业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万通重工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万通重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823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