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低碳钢炉外脱磷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82942.5 | 申请日: | 2010-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99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张越;温铁光;王鹏;张志文;毛志勇;梅雪辉;刘磊;赵军成;葛宏亮;李健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7/064 | 分类号: | C21C7/064 |
代理公司: | 鞍山华惠专利事务所 21213 | 代理人: | 赵长芳 |
地址: | 11402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碳钢 炉外脱磷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炼钢工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超低碳钢在转炉炉外进行脱磷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超低碳钢的生产工艺流程普遍按照转炉、真空循环脱气炉(简称RH炉)的顺序执行,一般不经过钢包精炼炉(简称LF炉)。由于RH炉精炼生产过程中要求其尽量少升温或不升温,以免污染钢水,因此要求转炉在生产超低碳钢时出钢温度要高。根据脱磷的热力学条件,转炉高温出钢对脱磷不利,另一方面则是超低碳钢的成品磷大部分要求控制在0.012%以下,这些都对转炉的冶炼控制带来了一定难度。控制不好就将造成超低碳钢磷成分超标的问题,直接后果是改钢处理,既影响钢的质量合格率和经济效益,又影响产品的交货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缺陷,进而提供一种简单易行,便于控制和操作,能降低钢水中磷含量,实现对超低碳钢中磷含量有效控制的炉外脱磷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超低碳钢炉外脱磷的方法,其具体步骤和方法是:
1、降低转炉出钢目标温度,将出钢目标温度控制在1670~1680℃;
2、出钢过程中,按每吨钢加入2.3~3.1kg的比例向钢包内加入小粒白灰;
3、钢水进LF炉精炼过程中,按每吨钢加入白灰2.7~3.1kg、精炼渣0.58~0.77kg的比例分别加入白灰和精炼渣,进行升温化渣,温度补偿按目标温度1630℃进行控制;
4、升温结束炉渣化透后,进行吹氩搅拌脱磷,吹氩流量为40~75Nm3/h,搅拌时间为3~5min。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为:
由于本发明在进行温度控制的情况下,分别向钢包内和LF炉内加入适量的白灰与精炼渣,提高了钢渣的碱度,同时采取吹氩搅拌措施进行脱磷,从而改善了脱磷的热力学及动力学条件,提高了超低碳钢磷的控制水平,使出钢后的脱磷率平均达到35%以上,减少了因磷含量超标造成的改钢事故及经济损失,提高了超低碳钢的质量合格率,实现了超低碳钢磷含量的有效控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采用260t转炉,260t钢包和260tLF炉生产超低碳钢,工艺流程按转炉、LF炉、RH炉顺序执行。具体措施和方法是:
1、降低转炉出钢目标温度,将出钢目标温度控制在1680℃。
2、在转炉出钢过程中,向钢包内加入800kg小粒白灰。
3、钢水进入LF炉精炼过程中,再加入白灰700kg、精炼渣150kg,进行升温化渣;温度补偿按目标温度1630℃进行控制。
4、待升温结束、炉渣化透后,按氩气流量40Nm3/h,进行吹氩搅拌,搅拌时间为5min。利用高碱度、流动性好且具有较好的搅拌动力学条件进行脱磷。
实施例2:
采用260t转炉,260t钢包和260tLF炉生产超低碳钢,工艺流程按转炉、LF炉、RH炉顺序执行。具体措施和方法是:
1、降低转炉出钢目标温度,将出钢目标温度控制在1670℃。
2、在转炉出钢过程中,向钢包内加入600kg小粒白灰。
3、钢水进入LF炉精炼过程中,再加入白灰800kg、精炼渣200kg,进行升温化渣;温度补偿按目标温度1630℃进行控制。
4、待升温结束、炉渣化透后,按氩气流量75Nm3/h,进行吹氩搅拌,搅拌时间为3min。利用高碱度、流动性好且具有较好的搅拌动力学条件进行脱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829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背涂功能的复合机
- 下一篇:一种高炉开炉配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