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行李箱锁销挡片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83146.3 | 申请日: | 2010-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22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邱贤亭;莫利琼;常敬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65/19 | 分类号: | E05B65/19;E05B15/16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徐先禄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行李箱 锁销挡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行李箱锁销挡片。
背景技术
背门槛是装配在行李箱尾部的一种装饰件,起到装饰和隔音降噪的作用。随着轿车行业的发展,人们对车体本身的外观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背门槛上增加行李箱锁销挡片等附属功能件的情况越来越多。背门槛锁销挡片的作用是遮蔽安装行李箱锁销处的钣金,保证车门开启后的外观,另外又不影响行李箱的正常开启和关闭。
目前,背门槛上行李箱锁销挡片多采用PP注塑而成,PP材料属于塑料,材质比较硬、偏脆。并且此种行李箱锁销挡片的固定,大多采用卡接固定,在背门槛装饰件上有一卡槽,而行李箱锁销挡片的一个长边的两端有两个短轴,此短轴卡接在背门槛装饰件上的卡槽中,使之固定并通过旋转轴,关闭开启时与行李箱锁配合。但由于此种安装结构,易导致行李箱锁销挡片安装后,与背门槛装饰件出现间隙不均等现象。另行李箱盖的频繁开启、关闭,在运动过程中行李箱锁一旦偏离运动轨迹就容易造成行李箱锁与行李箱锁销不正常啮合,这样会造成在行李箱锁与行李箱锁销挡片接触时,施力方向不对,会造成行李箱锁销挡片脱落,甚至会使行李箱锁销挡片被冲击破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行李箱锁销挡片,它既能满足遮蔽安装行李箱锁销处的钣金,使行李箱锁销挡片与背门槛装饰件之间的间隙均匀,又能保证车辆行李箱在关闭过程中不冲击挡片,避免造成挡片的脱落或冲击破裂的现象发生。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汽车行李箱锁销挡片,包括呈长方形的挡片本体,其特征是:在挡片本体的上边和下边分别设有两个对称的安装孔、左边和右边也分别设有两个对称的安装孔,在挡片本体的中部设有一个大圆孔,该大圆孔的作用是在行李箱锁销与行李箱锁体啮合时,使挡片本体受压后避开行李箱锁销;在大圆孔沿长度方向的两边分别设有相互对称的人字形开口,两个人字形开口的两个支脚端部均为一小圆孔。在大圆孔沿长度方向的两边分别设有相互对称的人字形开口是为了在行李箱关闭时候避开行李箱锁体,两个人字形开口两个支脚端部小圆孔的作用是避免行李箱锁与行李箱锁销挡片啮合时出现应力集中而出现撕裂情况发生。
所述的一种汽车行李箱锁销挡片,其所述挡片本体采用采用EPDM(三元乙丙橡胶)材料制作。EPDM属于橡胶类材料,材质、韧度等方面都优于PP材料,EPDM比较柔软,不易因冲击造成破裂等现象。
所述的一种汽车行李箱锁销挡片,其所述挡片本体上的共八个安装孔分别与背门槛装饰件上的八个安装钉柱配合,并经过热熔焊工艺处理,将挡片本体与背门槛装饰件固定在一起。
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由于更改了汽车行李箱锁销挡片的材料和安装结构,所以,克服了行李箱锁销挡片受冲击破裂和脱落的缺陷,并解决了行李箱锁销挡片与门槛装饰件的间隙不均等外观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与背门槛装饰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断面图。
图4为本发明安装在行李箱总成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汽车行李箱锁销挡片,包括呈长方形的挡片本体2,其特征是:在挡片本体的上边和下边分别设有两个对称的安装孔21、左边和右边也分别设有两个对称的安装孔21,在挡片本体的中部设有一个大圆孔,该大圆孔的作用是在行李箱锁销5与行李箱锁体3啮合时,使挡片本体受压后避开行李箱锁销;在大圆孔沿长度方向的两边分别设有相互对称的人字形开口22,两个人字形开口的两个支脚端部均为一小圆孔。所述挡片本体采用采用EPDM(三元乙丙橡胶)材料制作。EPDM属于橡胶类材料,材质、韧度等方面都优于PP材料,EPDM比较柔软,不易因冲击造成破裂等现象。
参见图4,所述挡片本体2上的共八个安装孔21分别与背门槛装饰件1上的八个安装钉柱11配合,并经过热熔焊工艺处理,将挡片本体2与背门槛装饰件1固定在一起,然后,安装在行李箱总成4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831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