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行李箱副密封条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83181.5 | 申请日: | 2010-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06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刘正建;陈丽;秦大东;牛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10/00 | 分类号: | B60J10/00;B62D25/1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徐先禄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行李箱 密封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行李箱副密封条。
背景技术
汽车行李箱的密封是靠行李箱密封条的压缩变形来填充构件间的缝隙的,密封条安装在车体钣金止口上,行李箱盖压缩行李箱密封条,使行李箱内部与外界隔绝,不仅能防风、雨和尘土等侵入车内,还能提高隔音和隔热性能,保护车内环境,同时还能缓和行李箱盖关闭时冲击力和车身在行驶过程中的振动。例如中国专利200720188421.7公开了一种行了箱密封条,主要分为上部发泡部分和下部夹持部分,夹持部分分有n形的夹条和n形夹条内倾斜向上的夹齿,夹持部分卡入车体钣金止口达到安装功能。又如中国专利200810090713.6公开了一种汽车密封条,包括安装在诸如汽车车门、行李箱和后门之类的车体开口周边缘处凸缘上的密封条本体。目前,常见的汽车行李箱一般只有一根密封条,这样,在恶劣的情况难免出现密封不严,而导致漏水漏风漏尘土。并且行李箱盖、密封条、流水槽和后挡风玻璃在行李箱前端围成了一个开口空腔,车辆在高速行驶时,气流会在此空腔形成紊流,产生噪音和啸叫,降低了整车的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行李箱副密封条,它能密封严密,能避免出现漏水、漏风、漏尘土的现象,还能避免产生噪音和啸叫,提高整车的舒适性。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汽车行李箱副密封条,该副密封条整体呈条状,由断面呈矩形的本体和连接在本体上方断面呈半月牙形的唇边组成,本体和唇边为一整体,唇边的上部向右弯曲,其特征是:在本体的中部设有后风挡玻璃安装槽,该后风挡玻璃安装槽的开口方向向左,与唇边上部的弯曲方向相反;在后风挡玻璃安装槽内的三面设有粘接密封胶。
所述的一种汽车行李箱副密封条,在本体的下方设有断面呈梯形的凹槽,用于减轻重量。
所述的一种汽车行李箱副密封条,其所述唇边与行李箱盖配合,唇边受到行李箱盖的压缩起到密封作用。
所述的一种汽车行李箱副密封条,其所述的后风挡玻璃安装槽与后风挡玻璃的下边缘配合,并通过后风挡玻璃安装槽内三面的粘接密封胶固定连接,对行唇边起到支撑作用和防止水作用。
所述的一种汽车行李箱副密封条,其所述本体界于后风挡玻璃和流水槽之间,对后风挡玻璃起到支撑和缓冲作用,还能阻挡后风挡玻璃密封胶流出。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结构简单:整个密封条只由本体、唇边和密封胶组成,无密封条发泡和钢带骨架;
(2)制造工艺简单:因为该密封条结构简单,采用普通的挤压成型工艺实现;
(3)成本低:因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并且材料采用EPDM密实胶,成本能得到有效控制;
(4)安装简单:只需要简单工艺就将行李箱副密封条安装在后风挡玻璃上,不需要特殊工具;
(5)密封效果明显:行李箱副密封条对行李箱盖、密封条、流水槽和后风挡玻璃围成的开口空腔进行封闭,有效降低了轿车在高速行驶时的风噪,并且能阻挡雨水、尘土和噪音,提高整车的NVH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所示的一种汽车行李箱副密封条,该副密封条1整体呈条状,由断面呈矩形的本体8和连接在本体上方断面呈半月牙形的唇边7组成,唇边的上部向右弯曲,本体8和唇边7为一整体;在本体的中部设有后风挡玻璃安装槽81,该后风挡玻璃安装槽的开口方向向左,与唇边上部的弯曲方向相反;在后风挡玻璃安装槽81内的三面设有粘接密封胶9;
在本体的下方设有断面呈梯形的凹槽82,用于减轻重量。
参见图2,安装时,副密封条1的唇边7与行李箱盖3配合,后风挡玻璃安装槽81与后风挡玻璃6的下边缘配合,并通过后风挡玻璃安装槽内三面的粘接密封胶9固定连接;本体8界于后风挡玻璃6和流水槽2之间;将后风挡玻璃6的下边缘插入本体8的后风挡玻璃安装槽81内,由于在后风挡玻璃安装槽81的三面附有粘接密封胶9,因而将行李箱副密封条1和后风挡玻璃6下边缘紧紧粘接在一起。后风挡玻璃6一周涂有密封胶4,安装初期密封胶4还处于流体态,因此行李箱副密封条1本体的还能对密封胶4起到阻挡作用,防止密封胶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831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