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下行通道增益校准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83275.2 | 申请日: | 2010-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516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何定润;王浩;王忠勇;汤国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52/08 | 分类号: | H04W52/08;H04W52/14;H04W52/4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权鲜枝 |
地址: | 510663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行 通道 增益 校准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下行通道增益校准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通信系统中,下行通道中器件的不一致性和随温度等因素的变化造成下行通道增益的漂移,下行通道增益的漂移直接导致下行通道的最大发射功率漂移,从而影响基站(Node B,简称NB)的最大发射功率,影响NB的覆盖半径和业务质量。为了确保NB的覆盖半径和业务质量,TD-SCDMA通信系统要求NB保持稳定的最大发射功率,因此,当下行输出功率偏离最大发射功率的偏差超出技术范围时,需要对下行通道进行增益校准。
现有的下行通道增益校准方法包括功率补偿校准和温度补偿校准。
其中,功率补偿校准方法包括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在工厂校准时,将整个发射频段分成若干区间,利用工厂校准方法将每个小区间的功率补偿值写入到永久性存储媒介中;在系统实际业务运行的校准过程中,利用载波频点所属的小区间段,从永久性存储媒介中提取该小区间的功率补偿值,对I/Q幅度进行补偿校准。采用此种方法,系统在工厂校准环境中和在实际业务运行时存在很大差异,导致校准结果偏差大,校准的准确度低。另一种方法是:在射频板输出端,实时检测输出功率或检测广播功率、导频功率和业务功率值,根据上述功率和目标输出功率进行差值运算,用其差值来调整下行通道的增益或同向正交(I/Q)幅度。采用此种方法,由于目前的通信系统普遍存在多载波需求,需要对多载波同时检测,导致检测难度大、准确度低。如果需要对多载波进行精确检测,则所需的检测装置的硬件成本极大提高,不利于成本控制。并且,使用业务功率的检测方式进行功率补偿,由于业务功率来回波动变化大,因此导致校准偏差,校准结果的误差大、准确度低,且校准速度慢,所需校准时间长。
现有的温度补偿校准方法是:测量下行发射通道的温度值,根据各载波工作频点和当前温度值计算下行通道的整体主板增益和功放增益。根据主板增益和功放增益计算下行反馈增益。然后,根据下行反馈增益更改下行通道的基带数据幅度,得到目标空口功率。采用现有的温度补偿校准方法,由于对温度曲线存在依赖性,随着温度的变化需要不断的提取温度曲线,利用温度曲线的误差累加计算增益,所以校准速度慢,进而长时间的占用系统资源忙于校准过程,通信系统的稳定性差。
总之,现有的下行通道增益校准方法无法实现对下行通道增益的快速、准确的校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下行通道增益校准方法,采用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下行通道增益校准。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下行通道增益校准装置,采用该装置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下行通道增益校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下行通道增益校准方法,包括:
通过前向功率检测OPD,获得前向功率值;
计算所述前向功率值与目标功率值的功率差值;
判断所述功率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校准门限;
如果是,根据所述功率差值计算下行通道增益调节量;根据所述下行通道增益调节量校准当前下行通道增益;
否则,结束当前下行通道增益校准流程。
所述通过前向功率检测OPD,获得前向功率值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开启校准周期;
所述根据下行通道增益调节量校准当前下行通道增益和所述结束当前下行通道增益校准流程之后,该方法还包括:判断当前校准周期是否结束,如果是,返回执行所述开启校准周期的步骤;否则返回执行所述判断当前校准周期是否结束的步骤。
所述通过前向功率检测OPD,获得前向功率值包括:
发送预先设置的训练序列,并接收反馈训练序列;
读取所述接收的反馈训练序列的同向正交I/Q值;
根据所述接收的反馈训练序列的I/Q值和预设的下行通道检测值计算前向功率值。
所述根据所述接收的反馈训练序列的I/Q值和预设的下行通道检测值计算前向功率值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832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