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表皮包覆聚氨酯芯材产品的成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83775.6 | 申请日: | 2010-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011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特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4/58 | 分类号: | B29C44/58;B29K7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杨元焱 |
地址: | 201805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表皮 聚氨酯 产品 成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材料的结合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表皮包覆聚氨酯芯材产品的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表皮包覆聚氨酯(PU)芯材类产品广泛用作提高汽车的NVH(噪声、振动与舒适性的英文缩写)(Noise、Vibration、Harshness)性能的相关零件,其中的表皮一般采用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或EPDM(三元乙丙橡胶)材料,其制造工艺为:将EVA表皮或EPDM表皮吸塑成型,然后放到发泡模具中进行PU发泡。产品上的孔位、轮廓等结构则靠后续加工进行,或为水切割(Water cutting)或为冲切,也可以采取手工方式进行。
以上工艺存在的问题是:
1、跑料严重,即浪费严重,PU料的有效利用率仅仅为92%,特别是在使用时间长的时候,料的浪费更加严重;
2、孔位不准确:当采用冲切的方式进行冲孔时,零件的定位很重要,但是,这类产品的刚度一般都很低,邵氏硬度一般在75左右,定位很难保持准确、一致;
3、漏孔、漏工序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产品质量;
4、费用高:水切割工艺,一般情况下,每切割一个零件,其费用达到5元以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提供一种表皮包覆聚氨酯芯材产品的成型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表皮包覆聚氨酯芯材产品的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表皮吸塑成型;
B、将吸塑成型的表皮置于发泡模具中进行聚氨酯发泡;
所述的发泡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下模下方设有气垫;
所述的上模和下模中至少在一个模中针对产品的应有孔位及轮廓在相关位置设有刀口;模具合模后,下模在气垫的作用下,连同下模将表皮向上顶起,刀口将表皮的轮廓及孔切开。
所述的刀口的长度确保表皮还保留0.2-0.3mm的厚度不被切断。
所述的表皮由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或三元乙丙橡胶制作而成。
本发明的表皮包覆聚氨酯芯材产品的成型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一、PU料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由原来的92%,提高到98%以上;使产品成本大幅度下降,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二、轮廓形状及孔位尺寸得到有效保证:尺寸与外部轮廓完全达到技术指标要求;
三、节省人工:不需要再次进行切割,每个产品可以节约人工时间35秒以上;
四、检修方便:如刀口失效可快速更换。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表皮包覆聚氨酯芯材产品的成型方法是:首先将表皮吸塑成型;然后将吸塑成型的表皮置于发泡模具中进行聚氨酯发泡。
发泡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下模下方设有气垫。上模和下模中至少在一个模中针对产品的应有孔位及轮廓在相关位置设有刀口;一般情况下在上模的相关位置设置刀口(特殊的产品结构也可以在下模设置刀口),模具合模后,下模在气垫的作用下,连同下模将表皮向上顶起,刀口将表皮的轮廓及孔切开。
刀口在切割表皮时,不能将基材完全切开,需要确保0.2-0.3mm厚度的部分不被切断。这个做法是为了保证不漏料。
本发明中的表皮有由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或三元乙丙橡胶制作而成,也可采用FELT(毛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特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特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837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承载纯电动客车车身结构
- 下一篇:用于集成电路冲切成型设备的冲切计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