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不锈钢复合板低温感应加热制造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83991.0 | 申请日: | 2010-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83001B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襄樊世科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6/06 | 分类号: | H05B6/06;H05B6/10;B23K20/04 |
代理公司: | 襄阳中天信诚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8 | 代理人: | 帅玲 |
地址: | 441021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不锈钢 复合板 低温 感应 加热 制造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技术领域,特别是用于使不锈钢复合钢板连续压轧成型前对复合材料进 行中频感应加热熔接的设备。
背景技术
不锈钢复合钢板是一种以碳钢为基体单面或双面整体连续地包覆0.1-20MM不锈钢的双 金属高效节能材料,它充分发挥了两种材料特性优势,既具有不锈钢的耐腐蚀、耐磨性、抗 磁性、豪华性和装饰性,又具有碳钢良好的可焊性、成型性、拉延性和导热性;同时由于它 可节约镍铬合金,降低成本,价格低廉,其抗磨、抗锈、抗腐蚀及表面光洁度及性价比等都 非常优异,因而被广泛用于石油、装饰、化工、制盐、制碱等各个领域,可取代全不锈钢等 材料,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不锈钢复合钢板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钢材品种,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国 内需求量近期约为5-10万吨,中期为20-40万吨/年,但由于工艺限制,生产能力远远满足 不了要求。
在常见的两种制造不锈钢复合钢板的工艺中,爆炸复合加工法一般适用于厚度为10mm以 上的材料,成本较高,工艺过程存在高危、高噪音的缺陷;而压轧复合加工法适合于较薄的 材料,成本较低,工艺过程安全平稳易控制。但热轧工艺开轧温度在1000度以上,设备庞大, 能耗高,工作环境差。冷轧常见的钎焊轧中,需配备钎料喷涂器,而基材及面材的加热采用 传统的外热式加热,结构复杂,占地面积大,生产成本高。
在轧制法(钎焊轧、热轧法)中,国内均未见有采用中频感应加热法生产不锈钢复合板的 报道。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不锈钢复合钢板轧制工艺设备的不足,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锈 钢复合钢板低温感应加热制造设备,通过采用感应器对大幅面金属连续加热,以实现使复合 钢板压轧成型前金属加热均匀、金属层间加热温度一致、避免加热过程中表面氧化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于:可产生中频交流电的中频电源加热控制系统 一经中频电容补偿器一与主感应加热器连接,中频电源加热控制系统二经中频电容补偿器二 与辅感应加热器连接,中频电容补偿器一、中频电容补偿器二分别与主感应加热器、辅感应 加热器之间形成谐振槽路,在主感应加热器与辅感应加热器中产生交变大电流;
所述中频电源加热控制系统一、中频电源加热控制系统二分别与测温仪一、测温仪二相 连,测温仪一与测温仪二分别靠近基层金属、面层金属;金属层从惰性气体腔穿过,可保护 金属表面不被氧化的惰性气体保护腔置于主感应加热器与辅感应加热器之间;
所述主感应加热器的非导磁骨架一连接导磁体一与整体托架一,导磁体一内装有汇流铜 管一;辅感应加热器的非导磁骨架二连接导磁体二与整体托架二,导磁体二内装有汇流铜管
本发明的原材料由一定幅面的较薄的面层不锈钢、较薄的粘接金属层、较厚的基层低碳 钢三种材料组成。三层原材料在进入轧机前,利用中频电源的感应作用,用多组特制感应器 分别连续加热面层不锈钢和基层低碳钢到一定温度(不超过800度),同时使得中间较薄的粘 接金属层融化后,三层原料在惰性气氛下贴合进入轧机轧制成不锈钢复合钢板。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中频电源加热控制系统提供能源,区别于传统的外热式工艺,利用感应加热技术 对大幅面金属进行连续非接触式加热,控温精度高,工作温度低,工艺温度不超过800摄氏 度,产品的单位能耗大幅降低,可有效节约能源;
2、测温仪与中频电源加热控制系统保证金属层加热温度的恒定,使金属层表面加热均匀, 粘接质量可靠;
3、采用惰性气体保护腔结构,避免加热过程中金属层的表面氧化,区别于传统的真空工 作腔,可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主、辅感应器加热器单元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应用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襄樊世科电气有限公司,未经襄樊世科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839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潜入式零损耗自动多色上漆机构
- 下一篇:浸没曝光设备以及浸没曝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