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煤矿井下排水的移动式泵站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84039.2 | 申请日: | 2010-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032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黄玉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普松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6/00 | 分类号: | E21F1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罗文群 |
地址: | 030031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煤矿 井下 排水 移动式 泵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煤矿井下排水的移动式泵站,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煤矿井下排水时,常用的方法是使用一级水泵,通过管道输送到二级排水泵站,二级泵站将水直接排到井口外或逐级排到井口外。但是已有的二级泵站都是固定式,因此当二级泵站距离透水点较远或较高时,由于一级水泵扬程较低,无法将水输送到二级泵站,这时就需要增设二级排水设备,以保证及时有效的排水。另外,有些煤矿的二级水泵站设计不足,透水时,也需要增加二级排水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煤矿井下排水的移动式泵站,当发生井下透水而已有设备的排水能力不足时,可以有效的保证排水距离和排水量。
本发明提出的用于煤矿井下排水的移动式泵站,包括牵引车和水泵车,牵引车和水泵车通过牵引机构相连;所述的牵引车底部设有履带行走机构,牵引车的前端设有手持式操作手柄、控制箱和摄像头,手持式操作手柄通过控制电缆与控制箱相连,摄像头通过信号线与手持式操作手柄相连;牵引车上设有变频机组、液压机构、油泵电机、多回路开关、液压马达绞车自救机构、供电箱、警铃和瓦斯检测仪,所述的液压机构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的履带行走机构的动力轴相连接,所述的变频机组通过电缆与水泵车上的水泵机组相连,所述的多回路开关的输入端与外接电源相连,多回路开关的输出端通过电缆分别与油泵电机、变频机组中的变频冷却风机、所述的供电箱和所述的控制箱相连,油泵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液压机构中的油泵相连,所述的液压马达绞车自救机构固定在牵引车上,所述的警铃置于牵引车的驾驶员位置上,所述的瓦斯检测仪置于牵引车的后端;所述的水泵车上设有水箱和水泵机组,所述的水箱置于水泵车的上部,水泵机组置于水箱的下部,水箱与水泵机组通过水管相连,水泵机组通过电缆与牵引车上变频机组相连,所述的水箱中设有液位传感器,水箱的两侧分别设有入水口和出水口。
本发明提出的用于煤矿井下排水的移动式泵站,为井下二级排水提供了一种新型的高自动化集成的排水设备,其优点如下:
1、本发明的移动式泵站中设计了手持式操作手柄,用于控制泵站的运行,使操作人员的操作更加简捷、安全。
2、本发明的移动式泵站中安置了液压马达绞车自救机构,当牵引车移动困难时,可利用其它的固定物体用钢丝绳拖动车体本身。使泵站可以在复杂路面上移动,提高了移动式二级泵站对复杂路面的处理能力。
3、本发明的移动式泵站中设计的用于驱动牵引车的液压机构采用电控和手动双工作模式,增加了移动式泵站运行的可靠性。
4、本发明的移动式泵站中安装了瓦斯检测仪,保证了在煤矿井下操作人员的安全性。
5、本发明移动式泵站的水箱中设置了液位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根据两个传感器的反馈信号,确定水泵的输出,平衡了一级排水和二级排水的流量,提高了排水效率,同时防止了水泵空转产生的故障。
6、本发明的移动式泵站的大功率和高扬程提高了排水效率,节省了排水时间,而且机动性强,可根据一级水泵的扬程和输送距离要求确定设置移动式泵站的位置,并可随意调整,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移动式泵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移动式泵站牵引车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移动式泵站水车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提出的移动式泵站的电气控制原理图。
图1-图4中,1是手持式操作手柄,2是控制箱,3是摄像头,4是变频机组,41是主用变频器,42是主用变频冷却风机,43是备用变频器,44是备用变频冷却风机,5是液压机构,51是电磁阀,52是比例控制阀,6是油泵电机,7是多回路开关,8是牵引机构,9是履带行走机构,10是入口,11是水箱,12是液位传感器,13是出水管,14是出口,15是联通水管,16是离心水泵机组,18是液压马达绞车自救机构,181是液压马达,182是钢丝绳滚筒,183是支架,19是供电箱,20是瓦斯检测仪,21是警铃,A是牵引车,B是水泵车。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普松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山西普松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840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