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文氏管洗涤器阀体及其制造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84128.7 | 申请日: | 2010-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664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发明(设计)人: | 朱华平;陆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华平;陆敏 |
主分类号: | B01D47/10 | 分类号: | B01D47/10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金辉 |
地址: | 2145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文氏管 洗涤器 阀体 及其 制造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除尘设备及其制造工艺,尤其是涉及一种文氏管洗涤器阀体及其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文氏管洗涤器是一种湿法除尘设备,当含尘气体通过文氏管时利用文氏管的缩径,使气体的流动速度增加。由于气体流速增加使得文氏管内的压力降低,从而使管外的液体通过小孔被吸入到管内,同时液体被雾化成细小液滴,吸附尘粒子。文丘管洗涤器一般由入口圆柱段、圆锥收缩段、圆柱形喉部以及圆锥扩散段组成,其内表面是一个对称于管道轴线的旋转表面。文氏管洗涤器阀体主要指圆锥扩散段,其上端与圆柱形喉部密封联接,但现有的阀体由于添加金属元素组分以及各组分配比不合理的原因,例如铬、镍组分含量偏低,不能有效提高阀体的硬度和强度。另外,现有的洗涤器阀体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只进行一次热处理,无法有效消除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导致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会产生裂纹或者龟裂现象,阀体的性能不稳定,也会影响到阀体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强度的文氏管洗涤器阀体及其制造工艺。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文氏管洗涤器阀体各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碳2.20-3.20,铬15.00-18.00,锰1.00-3.00,硅0.80-1.50,钼0.50-1.50,镍3.00-5.50,铝0.50-1.50,铜0.023-0.15,磷≤0.0005,硫≤0.078,其余为铁和杂质。
本发明文氏管洗涤器阀体的制造工艺,阀体各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碳2.20-3.20,铬15.00-18.00,锰1.00-3.00,硅0.80-1.50,钼0.50-1.50,镍3.00-5.50,铝0.50-1.50,铜0.023-0.15,磷≤0.0005,硫≤0.078,其余为铁和杂质,工艺过程包括以下步骤:(1)制造模型,合箱浇铸;(2)化学成份分析;(3)第一次热处理后,进行粗加工,并做气密试验;(4)第二次热处理后,进行精加工,并做气密试验;(5)超声波探伤检查并成品检查,防锈处理后包装。
本发明采用的上述技术方案,采用高含量的铬、镍元素提高了产品的硬度和强度;采用二次热处理工艺也能够消除内应力,减少裂纹、龟裂现象,提高产品性能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发明的文氏管洗涤器阀体,其各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碳3.00,铬16.50,锰1.5,硅1.40,钼0.50,镍5.00,铝0.80,铜0.05,磷0.0004,硫0.05,其余为铁和杂质。
本发明文氏管洗涤器阀体的制造工艺,包括有下列步骤:(1)制造模型,合箱浇铸;(2)化学成份分析;(3)第一次热处理后,进行粗加工,并做气密试验;(4)第二次热处理后,进行精加工,并做气密试验;(5)超声波探伤检查并成品检查,防锈处理后包装。
本发明热处理退火过程:将阀体随炉加热至820℃,保温2小时使工件细化晶料、平衡组织,然后随炉冷却至400℃以下出炉,降低硬度,改善切削性能,消除铸造内应力。
热处理淬火过程:将工件加热到860℃临界温度,恒温2小时,使之组织奥氏体化,然后快速出炉用雾水冷却,使之组织转变成马氏体。
热处理回火过程:将工件加热到500℃,保温1小时,使组织转变充分进行,应力彻底消除后出炉空冷至室温,保持淬火硬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华平;陆敏,未经朱华平;陆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841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