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机外壳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84222.2 | 申请日: | 2010-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044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兵;程峰;张志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机外壳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手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机外壳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的发展,在产品外观方面,金属感的元素越来越多,但是在产品表面过多的使用金属件作为装饰件或者功能件,不仅会增加产品的重量,而且在结构方面显得比较繁杂。一般来讲,手机扬声器孔部位的装饰跟其他部位的装饰是不一致的,通常是在扬声器外面嵌入金属网片作为装饰,或者就是完全的一个通孔,内部有一个防尘网。因此,装饰部分和功能部分分离开来,无法实现外观及功能的一体化。
目前,市面上的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的听筒、扬声器孔等部位大多采用在注塑时形成通孔,然后再喷涂涂料进行保护和装饰,因为直接注塑出来的产品表面硬度较低、物化性能较差、颜色和光泽较差,喷涂就是给予保护,防止划伤、增加使用寿命,并给外表面提供多样的颜色和不同的触感;或者直接采用将带有通孔的网状金属片嵌入到塑胶基材中来实现装饰和声音的通过。但是,前者在喷涂过程中由于溶剂的挥发,对环境的污染很大,同时容易在通孔的周围产生积油,严重影响外观,再加上涂层由于碰撞、摔伤等原因,容易剥落;后者不仅会增加整机的重量,而且由于金属件比较容易产生信号屏蔽,对产品结构的设计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手机外壳制作过程中会影响产品外观,同时对手机信号容易产生屏蔽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外观及功能一体化的手机外壳,外观整体表面具有网状金属的效果,外观表面一致同时对手机信号无任何屏蔽。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手机外壳,包括基材和附着于基材表面的片材,所述片材包括顺序设置的基层片材、网状金属层、网状油墨层、防冲油墨层和粘结层,所述片材通过粘结层与基材结合,所述基材上形成有空穴,所述部分片材上形成有与网状金属层相配合的通孔,所述通孔与基材上的空穴相对应。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手机外壳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制备片材:
在基层片材的一个表面上形成金属层后印刷油墨层;
经过褪镀在基层片材上形成网状金属层和与网状金属层对应的网状油墨层;
在网状油墨层上形成防冲油墨层;
在防冲油墨层上形成粘结层;
B、将A步骤制备的片材通过成型、冲切,形成适合模内注塑的片材形状;
C、进行模内注塑,在片材的粘结层上注塑基材,所述基材上形成有空穴;
D、在部分片材上形成与网状金属层相配合的通孔,所述通孔与基材上的空穴相对应。
本发明提供的手机外壳,产品表面形成的网状金属层较薄,较之于现有的网状金属片,重量轻,不会产生信号屏蔽,制作工艺简单;通过形成金属层在实现外观的金属感,颜色可多变;外表面是片材,为一整体结构,不会被化学物质侵蚀,物化性能优异,内层的金属网状装饰层在外层片材的保护下,不会被破坏,增加了产品的使用寿命;最重要的是实现了外观及功能的一体化,在不影响扬声器等功能部件的条件下,保证产品表面装饰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手机外壳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手机外壳的正面观察效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考图1所示,一种手机外壳,包括基材16和附着于基材表面的片材,所述片材包括顺序设置的基层片材11、网状金属层12、网状油墨层13、防冲油墨层14和粘结层15,所述片材通过粘结层15与基材16结合,所述基材上形成有空穴17,所述部分片材上形成有与网状金属层相配合的通孔18,所述通孔18与基材上的空穴17相对应。
所述基材16可以为各种塑胶材料,固化后有一定的机械强度,选择弹性模量较高、流动性较好的材料,例如可以为透明的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和PC+ABS中的一种。
所述基层片材11可以为各种塑胶片材,要求透明或者半透明,有较好的拉伸成型性、抗温度冲击性,有一定的表面硬度,光面或者亚光面、拉丝面均可,例如可以为透明的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842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隐形眼镜配戴工具
- 下一篇:多用途烟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