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直混对流热交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84810.6 | 申请日: | 2010-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683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发明(设计)人: | 靳北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靳北彪 |
主分类号: | F28C3/00 | 分类号: | F28C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对流 热交换器 | ||
1.一种直混对流热交换器,包括混合容器A(1)和混合容器B(2),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容器A(1)和所述混合容器B(2)连通,在所述混合容器A(1)上设高温流体入口(3)和高温混合物出口(301),在所述混合容器B(2)上设低温流体入口(4)和低温混合物出口(401),设连通所述混合容器A(1)和所述混合容器B(2)的逆流通道(5),在所述逆流通道(5)上设流体泵(5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直混对流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混合容器A(1)和所述混合容器B(2)之间设至少一个级间混合容器(1020),所述混合容器A(1)依次经每个所述级间混合容器(1020)与所述混合容器B(2)连通,两个或多个所述逆流通道(5)相互接续依次经每个所述级间混合容器(1020)连通所述混合容器A(1)和所述混合容器B(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直混对流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相互连通的所述混合容器A(1)和所述混合容器B(2)的组合体设为细长管道(1122),在所述细长管道(1122)的一端附近设所述高温流体入口(3)和所述高温混合物出口(301),在所述细长管道(1122)的另一端附近设所述低温流体入口(4)和所述低温混合物出口(401),所述逆流通道(5)连通所述细长管道(1122)的一端附近混合区和所述细长管道(1122)的另一端附近混合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直混对流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混合容器A(1)上设低温流体相变物出口(1012)和/或热低温流体出口(1013),在所述混合容器B(2)上设高温流体相变物出口(1022)和/或冷高温流体出口(10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直混对流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流体入口(3)设为与发动机排气道(1008)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直混对流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流体入口(4)设为与液氧罐(6)连通,所述高温混合物出口(301)设为与发动机的进气道(1007)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混对流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流体相变物出口(1022)设为与液体二氧化碳收集罐(7)和/或干冰收集罐(8)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直混对流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相互连通的所述混合容器A(1)和所述混合容器B(2)的组合体设为细长管道(1122),在所述细长管道(1122)的长度方向上相互接续的设置两个或多个所述逆流通道(5)。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直混对流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在一个或多个所述级间混合容器(1020)上设流体导出口(100),以导出特定浓度或特定温度的流体或流体相变物。
10.根据权利要求3或8所述直混对流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细长管道(1122)的非两端区域上设一个或多个流体导出口(100),以导出特定浓度或特定温度的流体或流体相变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靳北彪,未经靳北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8481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扭矩集聚纱线的生产方法及其装置
- 下一篇:一种耐击穿绝缘涂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