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温制冷机回热器整流元件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84842.6 | 申请日: | 2010-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366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发明(设计)人: | 郝熙欢;巨永林;刘华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B40/06 | 分类号: | F25B40/06;B32B3/12;B32B15/14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锡麟;王桂忠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温 制冷机 回热器 整流 元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制冷机技术领域的装置,具体是一种低温制冷机回热器整流元件。
背景技术
最近三十年是航天技术、红外技术、原子能技术、超导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年代。由于与这些技术相关的许多科学仪器在低温条件下性能更好,运行速度更快,效率和灵敏度更高,因此与上述技术相关的低温技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回热式低温制冷机也随之蓬勃发展,其应用从国防、军事、宇航部门向交通、信息、医疗、电子等商业领域渗透。在许多场合,如气象卫星上的红外辐射计、医学领域中的核磁成像仪和低温医疗冷刀等,均需简便可靠的小型低温制冷机提供稳定的低温冷源。这些应用场合对制冷机的制冷温度、可靠性、振动、电磁干扰、能耗、重量等指标提出了苛刻的要求。研制大冷量的低温制冷机已经成为低温领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其中,回热器是回热式低温制冷机的关键部件,通过回热器的传热量要比制冷机的冷量大几十倍,所以其换热效率,对制冷机的性能有决定性影响。通常,低温回热器内部充填铅丸、磁性材料等颗粒状蓄冷材料,以提高回热器的蓄冷能力,而蓄冷材料的充填方式对于回热器乃至整机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检索发现,日本的Inaguchi Takashi等人曾在公开发表的论文《Development of 2W class 4K Gifford-McMahon cycle cooler》中提出了一种用于G-M制冷机的整流元件,该整流元件主要适用于液氦温区(4K温区)范围内。而对于4K以上的温区,由于回热器内部的气流分布及换热方式与4K以下温区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该整流元件对于4K以上温区回热器性能的改善效果有限。同时,该整流元件中无导流结构,从而也影响了其整体性能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低温制冷机回热器整流元件,以改善蓄冷材料的充填方式,从而达到改善回热器内部气流分布,使气流运动更加均匀提高回热器换热效率。低温制冷机回热器内部加装此整流元件后,制冷机的冷量可提高30%,制冷机的运行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所述的整流元件均布于回热器的内部,包括:导流层、整流层和过渡层,其中:以过渡层为中心,两侧对称布置整流层和导流层,气流通过回热器及所述整流元件做往复交替运动。
所述的过渡层由紫铜丝网制成,其网孔规格为100目到400目;
所述的整流层由毛毡制成,其厚度为1~2mm;
所述的导流层由不锈钢丝网制成,其网孔规格为100目到400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最大优点是:
1.回热器内部加装整流元件后,其内部的气流分布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换热效率提高,有利于提升制冷机的整体性能。
2.在整流元件中加装了导流层,使得气流在进入整流层前提前分流,有利于提高元件的整流效果。
3.整流元件结构简单,安装和拆卸方便,无需单独加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流元件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导流层,2为整流层,3为过渡层。
图2为整流元件中丝网及毛毡的剖视图;
其中:(a)不锈钢丝网或紫铜丝网剖视图,(b)毛毡剖视图。
图3为回热器内部加装整流元件前后的剖视图;
其中:(a)为回热器内部无整流元件,(b)为回热器内部加装整流元件,1为回热器,2为蓄冷材料,3为整流元件
图4为回热器内部加装本发明的整流元件后对低温制冷机性能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导流层1、整流层2和过渡层3。由于气流通过回热器及整流元件做往复交替运动,因此整流元件采用对称结构,其中:以过渡层3为中心,两侧同时布置整流层2和导流层1;
所述的过渡层3、整流层2和导流层1分别由若干片100目到400目的紫铜丝网、1~2mm厚的毛毡和100目到400目的不锈钢丝网构成;
如图2所示,为整流元件中丝网及毛毡的剖视图,其中:(a)为不锈钢丝网或紫铜丝网剖视图,(b)为毛毡剖视图,丝网或毛毡的直径等于回热器的内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848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