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水翼动力舱的航潜母舰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285186.1 申请日: 2010-09-17
公开(公告)号: CN102079380A 公开(公告)日: 2011-06-01
发明(设计)人: 姜明 申请(专利权)人: 朱惠芬
主分类号: B63G11/00 分类号: B63G11/00;B63H21/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50014 山东省济南***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带水翼 动力 母舰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大型海上军事装备,具体地说是一种带水翼动力舱的航潜母舰。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航空母舰和潜艇是两种作战平台,航母主要是以舰载机为攻击武器,潜艇主要是以鱼类和潜射导弹为攻击武器,通常是潜艇与航母外加护卫舰、导弹驱逐舰等其他舰只组成航母战斗群,进行外海或远洋作战,航母战斗群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威慑,我国有较多的各种潜艇,包括核动力和常规动力潜艇,潜艇的作战方式也是防卫性,在国家受到侵略威胁时保持二次打击的能力,目前,潜艇传统的使用方式是潜艇在执行任务后必须进港,在陆地潜艇基地进行休整和补给燃料、饮用水、食品和弹药,休整和补给时必须浮出水面,执行巡航任务时再下潜,此种方式,潜艇的行踪时时刻刻被敌国的卫星跟踪监视,尤其是常规动力潜艇,在水下巡航一定时间后必须浮上上面进行换气和充电,尽管核动力航母在水下呆的时间长,最少三个月以上,但是,不管在谁呆的时间有多长,总还是要返回基地进行补给,同样也不能逃避卫星的监视。目前还未有任何潜艇能够躲避卫星监视跟踪在海上进行休整和补给的方法。

中国实行的国土防御政策,目的在保护中国的领土和领海,又不主动挑衅他国,只要有一个大吨位的海上飞机起飞平台即可,功能赶不上美国并不重要,必要的功能设备可以慢慢增加,慢慢完善,在不断增加航母数量的基础走向成熟,由量变到质变。任何一个国家永远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目前来说不可能赶上美国的造舰水平,因为美国的航母建造技术从二战至今也在不断完善,所以中国造航母不能等,更不能和美国比,中国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守住自己的家门口,在守家的基础上尽快根据中国的国情和现有技术能力建造适合自己使用的航母。发展潜艇和导弹是中国生已经掌握的优势,通过航母和潜艇的结合进行优势互补是对抗美国现代化航母的必要手段,就是本发明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水翼动力舱的航潜母舰。

本发明的目的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其结构是由水上船体、水下动力舱、水翼动力舱和潜艇组成,水上船体的顶部是飞行甲板,飞行甲板的边部或中间设置有四条弹射起飞跑道和两条降落跑道,舰载机停放在弹射起飞跑道和降落跑道的两侧,降落跑道之间设置有导弹发射井,导弹发射井的井盖与飞行甲板持平,水下动力舱垂直设置在水上船体的底部,水翼动力舱设置在水下动力舱之间或两侧,水下动力舱设置1-2个,水上船体底部设置有潜艇靠泊口,潜艇停靠在潜艇靠泊口的下方,水上船体的前后两侧设置防空作战平台,防空作战平台的下方设置有鱼雷防护网,鱼雷防护网通过升降机升降,水下动力舱中设置有动力设施,水下动力舱和水翼动力舱的后部设置推进器。

动力设施是常规动力或核动力。

水下动力舱为一个时舰岛设置在飞行甲板的边部,水下动力舱为两个时,舰岛设置在飞行甲板的中间。

水翼动力舱从前到后分段设置或整体设置。

燃料储罐设置在水翼动力舱之中。

本发明的优异效果是:建造本发明的潜航母舰,上部是航空母舰,具有传统航空母舰所具有的水上移动机场作战平台的所有功能,航母的底部设置潜艇的泊位,潜艇可以在航母底下上浮停靠在泊位上,依靠航母的巨大容积仓储功能为潜艇提供和陆地基地一样的后勤保障,而且具有良好的保密性。潜艇停靠后,通过航母底部的天窗为潜艇进行补给或休整或换气充电,包括潜艇的大修,由于上面有航母的掩蔽,潜艇的停靠和潜航都是秘密进行,卫星无法捕捉到潜艇的行踪,不仅为潜艇的海上作战提供了可靠的后勤保障,而且大大提高了潜艇的战斗力和作战范围。采用水翼动力舱,不仅能够增加排水量,增加动力点,在舰船航行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水翼的作用产生升力,减少航行阻力提高航速。

附图说明

图1是带水翼动力舱的航潜母舰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A-A向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水上船体1、水下动力舱2、水翼动力舱3、飞行甲板4、舰岛5、推进器6、导弹发射井7、防鱼雷网8、潜艇9、防空作战平台10、潜艇靠泊口11、舰载机12。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航潜母舰作以下详细地说明。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惠芬,未经朱惠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851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