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纸张折叠轴面对称旋转立体物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85418.3 | 申请日: | 2010-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197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林作球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作球 |
主分类号: | B31D5/04 | 分类号: | B31D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3000 福建省漳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纸 折叠 对称 旋转 立体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纸张折叠轴面对称旋转立体物的制作方法,尤其涉及利用挂历纸、广告纸等纸张进行折叠,从而制作出轴对称立体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具有轴面对称的立体物一般有花瓶花盆、瓜果、灯具、球类、茶具酒具、扇子以及宝塔凉亭等建筑物,而制作这类观赏物的材质一般选用土石、竹木、陶瓷、金属、玻璃、塑料等,成本较高,并且不具有回收效果,而日常生活中的挂历、广告纸等均为铜版纸制成,材质好,硬度高,但是过了有效期就是废纸一张,只能废弃或者回收,对资源是一种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选材方便,利用挂历纸或广告纸等较硬材质纸张通过折叠及加固即可制作出具有观赏性和实用性的轴面对称旋转立体物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1)选择表面无破损的纸张,裁成长方形;
(2)选择一边为基准,根据所设计目标物要求的精度设定宽度进行对折,按照同样宽度进行反向对折,之后再次反向对折,使之形成高低均匀的波浪形褶皱;所形成的褶痕在上方的为上峰线,在下方的为下谷线;
(3)根据所设计目标物的形状,选择弯折点,在弯折点进行弯折,使褶皱一边保持不变,而另一边上峰线与下谷线互相对调,从而形成一定角度的弯折;
(4)将所设计目标物需要的所有弯折点根据所需角度进行同样操作,将若干张完成弯折后的纸张展开后边与边粘牢,即形成一轴面对称旋转立体物;
(5)根据所设计目标物的高度,可选择对应的弯折纸展开后纵向粘接;
(6)在立体物内部选择合适的弯折部位放置若干个刚性材质的定圈,外部相应位置用捆线紧固。
(7)必要时可在立体物内外表面喷涂环保清漆以保持亮度并可防潮。
(8)必要时可在立体物内部加装如塑料、竹等轻质容器,可插鲜花等。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利用纸张折叠成轴对称旋转立体物简单易操作,所用的材料均为常规物品,可实现工业化生产,所制成的立体物具有观赏性和实用性,并且保存期长并减少污染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步骤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步骤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弯折后的侧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弯折后展开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多处弯折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多处弯折收拢后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制作好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种简单实施例:
步骤一,
如图1所示:选用105克以上表面无破损的铜版纸,裁成长方形,选择长边作为基准,将长方形纸张进行单边反复对折,每次对折方向相反,向内弯折的折痕为上峰线,向外弯折的折痕为下谷线;
如图2所示:经过反复对折后的长方形纸张,其截面形成高低均匀的波浪形褶皱;
步骤二,
如图3所示:将反复折叠好的波浪形褶皱收拢,选择约1/2处为弯折部位,根据所需的角度进行弯折压实,形成一条弯折线;
如图4所示:将反复对折后的纸张展开,横向摆放,以弯折线为基点,将右边部分的上锋线与下谷线互相对调,左边部分保持不变;
如图5所示:选择左端约1/3处和右端约1/4处为弯折部位,进行同样操作;
如图6所示:进行上述两个步骤后的纸张,收拢后侧面成一个M字形状;
步骤三,
如图7所示,将若干张弯折处理好的纸张均匀展开,将纸边与纸边粘牢,即可形成一个轴面对称花瓶;
步骤四,选择硬纸板裁成细条,根据花瓶弯折部位内径大小两端粘牢形成定圈,将定圈放置于花瓶内弯折部位,外部用捆线紧固;
步骤五,
将预先准备好的硬纸板根据花瓶尺寸裁好,底部为一圆形底座,瓶口部为中空圆形环状,对应粘牢即可形成一精美的纸质花瓶。
步骤六,
在该折叠成的花瓶内外表面涂上环保清漆并阴干;
步骤七,
在该折叠成的花瓶内部放置一塑料容器,在容器内盛水,然后插上鲜花。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工艺并不局限于此,制作不同形状的立体物,皱褶纸的张数、折弯数、位置、角度、方向以及定圈形状也不相同,凡利用此工艺方法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作球,未经林作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854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