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泳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86402.4 | 申请日: | 2010-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52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曾晞;陈宇;张磊;刘祖良;叶达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奥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67 | 分类号: | G02F1/167;G09G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76 | 代理人: | 刘云贵;雒纯丹 |
地址: | 511457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泳 显示装置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泳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与传统的平板显示技术相比,电泳显示具备能耗低、可弯曲,对比度高、高图象双稳性、可视性好、应用简单。结合了传统纸张和电子显示的优点,电泳显示是当前电子纸应用领域中最具潜力的技术。电泳显示技术大约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并逐步得到广泛重视。
美国的E ink公司发表了一系列的专利,包括以下专利如US6120588、US6652075、US6822782、US6982178、US7079305和US7230750等。其主要技术是将可以在外加电场下显示两种或者多种色彩的电泳显示液由微胶囊包覆起来,并在导电基材表面涂布有一层均匀的微胶囊薄层,然后将所制备的涂层与控制电路结合在一起得到电泳显示装置。该技术通过微胶囊包覆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电泳显示液的稳定性的问题,也容易得到一个均匀的电泳显示材料薄层,能够很好地实现两种或者数种色彩的显示以及得到这些色彩的中间状态。但是用这种技术来显示全彩色有很大的难度,主要在于如何将多种能够显示不同基本颜色的微胶囊均匀地、有序地分布在导电基材上,并且同时形成尺寸较小的像素单元。
美国的Sipix公司提出了一种微杯技术来实现电泳显示,如专利US6672921、US6751008和US6753067所述。Sipix公司的技术发展了一种连续生产微杯的方法,在微杯里灌注电泳显示液,然后再进行封装。这种技术可以很好地实现微杯的连续生产,也较好地解决了电泳显示液的稳定性问题。为了实现全彩色的显示,需要将不同的电泳显示液灌注在相邻的微杯里,从而形成一个基本的彩色显示单元。但是灌注电泳显示液后,在封装的过程中如何避免不同显示液的混杂有较大的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以现有的电泳显示技术为基础,并结合现有的电子工业和其他行业的成熟技术,提供一种新的电泳显示装置的设计方案,可以在单一显示屏上直接实现多种颜色或者全彩色的图像文字显示。
如前所述,现有的电泳显示屏主要基于微胶囊或者微杯技术,微胶囊技术解决了电泳显示液的稳定性问题,但其很难用于实现全彩色显示。微杯技术既解决了电泳显示液的稳定性问题,也可以通过在相邻微杯灌注不同显示液而实现全彩色的显示,但其不能避免在封装过程中显示液混杂的问题。
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本发明人提出了一种构思,即先将具有部分或全部相互连通的微池的电泳显示层与一个透明的公共电极面板以及带控制电路的控制电极面板进行封装,组成一个完整的微池阵列空盒,然后再将电泳显示液灌注到电泳显示层的微池中的方法,这样就有效地解决了显示液混杂的问题。
基于以上构思,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泳显示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泳显示装置,其电泳显示层包括多个基本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每一基本显示单元包含一组微池亚单元,每个微池亚单元由可在封装之后实现电泳显示液的灌注相互连通的微池构成,所述微池包含电泳显示液。
优选的,所述微池亚单元在横向或纵向的一个方向或两个方向上彼此连通。这样的布局节省材料,并且使得灌注方式高效,省力。
所述相互连通的微池一端连有灌注装置,另一端连有导管。如果所有微池均灌注同一种电泳显示液,则可以将所有微池设置成彼此连通的,这样只需在所有微池的一端设置一个灌注装置,另一端设置一个导管。
所述单个微池的平面面积一般为1μm2-4×108μm2,优选为25μm2-25×104μm2,更优选为1×102μm2-4×104μm2,最优选为4×102μm2-1×104μm2。
所述单个微池的高度一般为1-1000微米,优选5-200微米,更优选10-100微米,最优选10-30微米。
所述每一微池亚单元中的微池之间的连接通道的宽度一般为1-100微米,优选2-50微米,更优选2-20微米。
所述单个微池的形状优选为菱形;所述微池的池壁由不导电或者导电率极低的材料构成,如玻璃、塑料、金属氧化物、或者其他合适的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奥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奥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864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 下一篇:基于OBD-Ⅱ的车载监控诊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