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以生物竹炭接触氧化法为主的微污染原水处理法及其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87419.1 | 申请日: | 2010-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553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张齐生;邱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12;C02F1/78;C02F1/50;C02F1/28 |
代理公司: |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15 | 代理人: | 沈根水 |
地址: | 21003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接触 氧化 为主 污染 水处理 及其 设备 | ||
1.以生物竹炭接触法为主的微污染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一、原水经进水泵抽取通过水箱入口进入水箱后,在水箱中储存、沉淀;液位开关感知原水储存到设定高度后,进水泵停止进水,液位开关打开,原水从水箱出口自重流出;
二、从水箱流出的原水通过水箱出口接入生物竹炭接触反应器的水流进口进入生物氧化反应器,经配水板配水后均匀进入一级生物氧化区,在此进行二甲基异冰片和土嗅素两种嗅味物质的去除;生物竹炭接触反应器上端高于水流进口处设有溢流口;生物竹炭接触反应器内分为两段生物氧化反应区,即一级生物氧化区和二级生物氧化区,每区上段设有配水板,先后对原水进行处理;与此同时,充氧设备通过输气管道接入生物氧化两区间的充氧入口进入两级生物氧化区间进行充氧,一方面增大填料与水流的接触面积,另一方面在维持同一二甲基异冰片和土嗅素去除率的条件下,提高处理效率;
三、连接水箱与生物竹炭接触反应器的管道上装有液体流量计,水箱每放流、充盈一部分原水后液位开关自行关闭;
四、经生物竹炭接触反应器处理后的水流,经生物氧化反应器出水口由管道接入臭氧接触塔流入进口,进入臭氧接触塔,透过气水逆流接触方法,在此对溶存悬浮的剩余有机质、无机质进行强氧化处理,防止含有的这些物质流入后续工艺;
五、经臭氧接触塔处理后的水流,经臭氧接触塔出水口由管道接入快速砂滤反应器水流进口进入快速吸附砂滤反应器,在此对有机残留菌胶团、菌颗粒、固体悬浮物成分进行物理吸附过滤处理,以保证清洁水质,以有利于后续消毒工艺的进行;
六、水流从快速砂滤吸附过滤区出口流出后,经消毒器消毒,然后接入蓄水池进口进入蓄水池,蓄水池中的水质能达到饮用水标准;
七、上述的处理步骤一至五,在连续运行后,水中的悬浮絮状颗粒物质将阻塞竹炭填料间的流路通经,生物竹炭接触反应器的填料水阻增加到设定限度的1.5M水头时,需要对反应器进行反冲洗。反冲洗进行时,进水泵和充氧设备应暂停工作,液位开关处于闭合状态,生物竹炭接触反应器处于暂时停滞处理状态;
八、同工艺步骤六,在连续运行后,水中的悬浮絮状颗粒物质将阻塞滤砂填料间的流路通经,快速砂滤塔的填料水阻增加到设定限度的2.0M水头时,需要对快速砂滤塔进行反冲洗。输气管和输水管分别接入快速砂滤塔底部的反冲洗进气口和进水口,将气水同时从进水口和进气口输入快速砂滤塔,其中输气管、输水管和排水管均为前述;反冲洗气、反冲洗水和快速砂滤塔内的填料充分接触、摩擦,将吸附在填料上的吸附质如固体悬浮物、菌颗粒、菌胶团等冲洗下来,然后随反冲洗水从快速砂滤塔底部和上部的反冲洗水排水口排出,排出污水进入排水管道,并最终与生物竹炭氧化反应器的污水排管相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生物竹炭接触氧化法为主的微污染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是工艺步骤七中的反冲洗流程包括,
1)开启反冲洗气泵和反冲洗水泵,将气水分别通过输气管和输水管接入生物竹炭接触反应器的反冲洗进气口和进水口,进入生物竹炭接触反应器,其中反冲洗进气口和进水口在两段生物氧化区之间和二级接触氧化区底部同时各设一处;
2)反冲洗气、反冲洗水和生物竹炭接触反应器内的填料充分接触、摩擦,将吸附在填料上的吸附物质如固体悬浮物、菌颗粒、菌胶团等冲洗下来,然后随反冲洗水排出,其中一级接触氧化区的反冲洗污水从一级接触氧化区上部的排污口排出,二级接触氧化区的反冲洗污水从一、二级接触氧化区之间的的排污口排出,两排污口通过管道连接汇合,将总排污水通过排污管道排出系统;反冲洗时,进入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前的输水管和输气管分别接有液体流量计和气体流量计,可对输入量进行量化控制。
3.以生物竹炭接触氧化法为主的微污染原水处理设备,其特征是包括生物竹炭接触反应器、臭氧接触塔和快速砂滤塔三大部分,其中生物竹炭接触反应器、臭氧接触塔和快速砂滤塔串接,设备工作过程中,处理水首先进入生物竹炭接触反应器,进行生物预处理去除处理水中的二甲基异冰片和土嗅素两种嗅味物质,去除水中一部分的有机污染物,其后处理水进入臭氧接触塔,对水中的大分子物质进行进一步的分解,最后处理水经过快速砂滤塔过滤后出水。三者之间采用国标饮用水管相连,以反应器上部进水下部出水的形式进行串联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8741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折叠接头
- 下一篇:一种浓盐水的脱盐处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