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压舵机的供油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88498.8 | 申请日: | 2010-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549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刘强;陈思宁;郭坚;许爱军;糜翔;徐建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海仪器二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H25/30 | 分类号: | B63H25/3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王清义 |
地址: | 211178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舵机 供油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压舵机的供油系统。
背景技术
液压舵机是用于船舶上的操舵设备。目前的现状是:小型的船舶的液压舵机因使用功率较小,有不少舵机是使用船舶的主机(柴油机)用皮带轮直接驱动液压舵机设备的油泵(简称主机带泵),并备用一套电动机驱动油泵(简称电机带泵)或辅机驱动油泵作为备用动力源,以达到正常航行时,船舶不必另外启动发电机的目的,为船舶节省了供给发电机工作的燃油,降低油耗。而较大的船舶的液压舵机因使用功率较大,而船舶的主机(柴油机)皮带轮驱动功率无明显增加,难以用主机皮带轮驱动舵机设备的油泵,故较大船舶不得不使用发电机发电,再用电供给电动机驱动舵机设备的油泵,大大增加了船舶的耗油。
综上所述,如果在一些较大的船舶上,能利用船舶的主机(柴油机)用皮带轮直接驱动舵机设备的油泵(供油系统),则可以节省船舶的油耗,成为许多船东用户的愿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压舵机的供油系统,该供油系统能够利用船舶的主机用皮带轮直接驱动舵机设备的油泵,从而达到节油的目的。
本发明的液压舵机的供油系统,包括与供油管路相连的油泵,它还包括与油泵并联接在供油管路上的蓄能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根据液压舵机实际工作状况,申请人分析得出,舵机在主机慢速工作的情况下,航行速度很慢,几乎不需要连续操舵,而油泵则在船舶的主机的驱动下源源不断的提供液压油,故申请人利用蓄能器将船舶在不操舵时提供的液压油储存起来,使蓄能器达到饱和状态后,在船舶操舵时与油泵供油一起供给液压舵机操舵,这样就可以选用比一般舵机更小的油泵工作,从而大大减小了油泵所需的驱动功率,而在船舶的主机正常工作时,油泵供油量增加,足购船舶正常连续操舵。这样的设计能使更大的船舶使用主机(或辅机)直接机驱动舵机设备的油泵,减少船舶燃油消耗。
上述供油系统,它还包括与蓄能器相连接的蓄能器安全阀组。蓄能器安全阀组包括并联的卸荷阀和安全阀;蓄能器通过截止阀与回油管路相连;蓄能器安全阀组的工作油口和截止阀与蓄能器之间的管路相通;蓄能器安全阀组的出油口接供油管路;蓄能器安全阀组的进油口接所述油泵。最好它还包括调速阀,蓄能器安全阀组的出油口接调速阀的进油口,调速阀的出油口接供油管路。
附图说明
图1是液压舵机大功率主机带泵的液压系统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中线框内6所示的液压舵机供油系统的原理图,供油系统主要由主机5驱动的油泵4、卸荷阀21、安全阀22、调速阀3、蓄能器1组成,其余附件根据用户使用的要求可增删。
蓄能器1包括蓄能器本体11及截止阀12。蓄能器本体通过截止阀与回油管路T相连。蓄能器安全阀组2包括并联的卸荷阀21和安全阀22。卸荷阀21的进油口(蓄能器安全阀组的进油口)与油泵出油口相接。卸荷阀21的出油口(也是蓄能器安全阀组的出油口)与安全阀的进油口(蓄能器安全阀组的工作油口)相通,安全阀的回油口、卸荷阀的回油口均与回油管路T相连。蓄能器安全阀组的工作油口和截止阀与蓄能器之间的管路相通。蓄能器安全阀组的出油口与液压管路中换向阀之间串联调速阀3。
在主机(慢速工作时)驱动的油泵,油泵不断输出的液压油进入卸荷阀,此时油泵输出流量仅为实际所需流量的40%~80%。在不操舵时,这些液压油通过油路A流入蓄能器,当蓄能器内的压力到达卸荷阀的设定压力时,卸荷阀使进油与回油管路T接通,液压油通过回油油路T卸荷流回油箱。
当液压舵机操舵时,蓄能器内液压油,由于压力较高(该压力远远大于实际工作压力),与主机驱动的油泵所供液压油一起会合,一起供给液压舵机工作。为防止蓄能器供油过快,在油路C中设有调速阀3控制供油流量,保证液压舵机以恒定速度工作,除使用调速阀阀外,也可以使用比例换向阀、节流阀等带有一定调速能力的阀件控制速度。
安全阀起保护蓄能器的作用(根据相关规范规定),实际工作中一般不动作。
蓄能器内的压力约高于最大工作压力的25%以上。蓄能器容积须保证在在船舶主机最慢工作速度时,液压舵机能按规定转舵时间及负载从中位→最大转舵角→中位进行一次完整的操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海仪器二厂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航海仪器二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884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