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诱捕褐梗天牛成虫的引诱剂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88551.4 | 申请日: | 2010-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335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发明(设计)人: | 泽桑梓;闫争亮;赵涛;张星耀;季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N31/02 | 分类号: | A01N31/02;A01N27/00;A01P19/00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徐玲菊 |
地址: | 650204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诱捕 天牛 成虫 引诱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昆虫引诱剂,尤其是一种诱捕褐梗天牛成虫的引诱剂,属于昆虫引诱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褐梗天牛Arhopalus rusticus(Linnaeus)具有携带拟松材线虫的能力,并有可能传播松材线虫,是一类重要的检疫害虫。迄今,国内现有的天牛引诱剂主要有“松墨天牛”、“双条杉天牛”引诱剂,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诱捕器。针对“褐梗天牛”的引诱剂尚属待研究的项目。而已有的“松墨天牛”类寄主型引诱剂的主要成分大多为松节油。众所周知,松节油本身是一种组分极不稳定的复组分化合物,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其诱虫效果存在不稳定的现象。为此,必须研制并开发组分稳定,诱虫效果好的褐梗天牛引诱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分稳定,诱虫效果好的褐梗天牛引诱剂,以最大限度地诱捕褐梗天牛,阻止其传播拟松树的线虫病,有效防止虫害。
本发明提供的是这样一种诱捕褐梗天牛成虫的引诱剂,它由下列体积比的组分组成:3-蒈烯∶无水乙醇=0.8~1.2∶1。
所述3-蒈烯为市购的质量浓度为90%的产品,是褐梗天牛的寄住植物源信息素,其起到对褐梗天牛成虫引诱的主导作用。
无水乙醇为市购的质量浓度大于99%的乙醇,为褐梗天牛成虫的次要信息物质,对褐梗天牛的引诱起到辅助引诱增效及诱芯缓释的作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本发明提供的褐梗天牛引诱剂具有制作工艺简单,对褐梗天牛的引诱效果显著,无污染,对环境友好,持久性好等优点,与常规聚乙烯薄壁缓释塑料瓶,和黑色塑料十字诱捕器配套同时使用,对褐梗天牛成虫具有很好的引诱作用,能够用于褐梗天牛的预测、预报及防治,可有效控制褐梗天牛林间虫口密度和遏制松树的线虫病的传播和蔓延,为松树的线虫病和褐梗天牛的综合治理提供重要的技术和产品支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引诱剂诱集谒幽天牛成虫效果折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将市购的浓度为90%的3-蒈烯与市购的浓度为99.5%的无水乙醇,按3-蒈烯∶无水乙醇=0.8∶1的体积比混合均匀,得褐梗天牛引诱剂。
实施例2
将市购的浓度为90%的3-蒈烯与市购的浓度为99.5%的无水乙醇,按3-蒈烯∶无水乙醇=1.2∶1的体积比混合均匀,得褐梗天牛引诱剂。
实施例3
将市购的浓度为90%的3-蒈烯与市购的浓度为99.5%的无水乙醇,按3-蒈烯∶无水乙醇=1∶1的体积比混合均匀,得褐梗天牛引诱剂。
为表明本发明对褐梗天牛的引诱作用,下面通过具体试验加以证明。
试验区域位于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东风水库老尖山林区,属中亚热带半湿润冷冬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5℃,极端最高气温30.8℃,极端最低气温0.3℃。全年日照2267h,日照率51%,年均降雨量957.1mm。试验地为10~30年生云南松人工纯,林总面积2.0×105m2,坡度15~30°;中心点海拔1711m,北纬24°22′22.15″,东经102°35′27.20″。
2.2材料与方法
2.2.1试验材料
(1)引诱剂
引诱剂1: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褐梗天牛成虫引诱剂200ml(其中,3-蒈烯和无水乙醇各为100ml);
引诱剂2:国内广泛应用的A-3型松褐天牛引诱剂200ml(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研制);
空白对照(CK):不放任何引诱剂的诱捕器。
(2)诱捕器
250ml聚乙烯薄壁缓释塑料瓶(山西省森防站生产)。
(3)缓释瓶
黑色塑料十字昆虫诱捕器(北京中捷四方科贸有限公司生产)。
2.2.2试验方法
2010年4月11日至2010年7月4日,将引诱剂1、引诱剂2分别放入缓释瓶中,将缓释瓶悬挂于诱捕器上,连同空白对照诱捕器,各置5个重复,共计15个引诱剂诱捕器,交叉悬挂于玉溪市红塔区东风水库老尖山林区,每个诱捕器间隔50m,每7天调查一次各诱捕器诱集褐梗天牛成虫的效果。
2.2.3数据处理
应用Excel和SPSS17.0等对数据进行Oen-Way ANOVA分析,并用最小显著差数法(LSD)进行多重比较,统计显著性水平为P<0.05。
2.3试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未经云南省林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885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