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保护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90342.3 | 申请日: | 2010-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20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李裕隆;许荣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胜德国际研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7/46 | 分类号: | H01H37/46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郑小军;冯志云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护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护电路,特别涉及以热缩元件的收缩作用达成断路状态的保护电路。
背景技术
为了防止电力供应系统的暂态电压突波对电子元件的破坏,通常会在电子回路中加装突波吸收元件,突波吸元件如金属氧化物变阻器(Metal OxideVaristor,MOV)等。由于突波吸收元件于吸收突波时会产生较高的热能,很可能会使突波吸收元件本身着火而对周遭的电子元件造成损毁。
因此,现有的作法是在突波吸收元件与电力供应系统之间串接温度保险丝(thermal cutoff fuse),利用温度保险丝受热熔断,使电子回路与电力供应系统呈现断路状态。然而,突波吸收元件本身的温度实际上高于温度保险丝所感应的温度,且突波吸收元件的使用寿命有限,因此,仍有可能发生突波吸收元件先着火,温度保险丝再熔断的情形,或者,突波吸收元件的着火与温度保险丝的熔断同时发生,则周遭的电子元件仍有损毁之虞。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保护电路,在突波吸收器上套设热缩元件,利用突波吸收器本身的温度,使热缩元件产生收缩作用,借此,以驱动开关元件达成保护电路的断路状态。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手段为一种保护电路,包括:
一突波吸收器;
一开关元件,与该突波吸收器电性连接,该开关元件具有一第一导电体及一第二导电体,该第一导电体的一端具有一第一连接部及一第二连接部;及
一热缩元件,套设于该突波吸收器的外周围,且连接于该第一连接部,该热缩元件通过该突波吸收器的温度产生收缩作用;其中,该开关元件位于初始状态时,该第二连接部电性接触于该第二导电体;当该热缩元件的收缩程度足以驱动该第二连接部与该第二导电体分离时,该开关元件达成断路状态。
本发明所采取的另一技术手段为一种保护电路,包括:
一突波吸收器;
一开关元件,与该突波吸收器电性连接,该开关元件具有一第一导电体及一第二导电体,该第一导电体可分离地与该第二导电体连接;
一挡块,与该开关元件相邻;及
一热缩元件,套设该突波吸收器、该开关元件及该挡块,该热缩元件通过该突波吸收器的温度产生收缩作用;其中,该热缩元件是在一操作温度范围内产生收缩作用,以带动该挡块移动至该第一导电体与该第二导电体之间,使该开关元件达成断路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在热缩元件的操作温度范围内,热缩元件可依据突波吸收器的实际温度产生收缩作用,以驱动开关元件,使保护电路在突波吸收器着火前或失效前已经先达成断路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还在于,热缩元件收缩后不可回复,可以使开关元件持续保持在断路状态,以确保安全性。
关于本发明的技术手段的详细说明,请参阅以下的实施方式,并配合所附附图一并参照。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保护电路的一实施例的电路方框图;
图2A-图2B:本发明的保护电路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本发明的保护电路的热缩元件的一实施例的特性曲线图;
图4A:本发明的保护电路的开关元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B:本发明的保护电路的开关元件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C:本发明的保护电路的开关元件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A-图5B:本发明的保护电路的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及
图6A-图6B:本发明的保护电路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电子回路
11:电源
10、20:保护电路
12:突波吸收器
14、14a、14b、14c:开关元件
141、141a、141b、141c、241:第一导电体
1411、1411′、1411″:第一连接部
1413、1413′、1413″:第二连接部
1415、1415′、1415″:开槽
143、143a、143b、143c、243:第二导电体
145、145a、145b、245:接触点
16:电子元件
18、28:绝缘元件
19:电路基板
25:挡块
251:突出部
T1、T2:温度
x:预设收缩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胜德国际研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胜德国际研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03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