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囊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90691.5 | 申请日: | 2010-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199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仓本隆宏;北村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洋纺织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21/235 | 分类号: | B60R21/235;D03D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 代理人: | 李晓 |
地址: | 日本国大阪府大***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囊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确保车辆碰撞时乘员安全的气囊,更详细的,涉及具有能够承受近年来紧凑化的充气机带来的高输出且高温的气体的机械特性、缝制部的漏气量减少、质量轻、收容性佳的气囊。
背景技术
近年来,气囊作为车辆碰撞时用于保护乘员安全的装备得到广泛普及。作为气囊用的底布,使用的是织物表面上涂敷了硅橡胶等的物质。但是,使用了此种表面涂敷织物的气囊,由于进行了涂敷处理,多少会提高成本,且有变重、变厚的缺点,因此最近对使用了表面未进行涂敷的无涂层织物的气囊,即所谓的无涂层气囊的研究得到深入,其中的一部分已经得到实际运用。
此外,近年来,要求气囊自身的轻量化、紧凑化,因此,也要求充气机紧凑化。可是,充气机的紧凑化导致产生的气体的高输出化·高温化,气囊自身所受到的展开时的压力有变高的倾向。但是,展开时的压力变高的话,气囊的底布、特别是缝制部的漏气会变大,存在无法满足作为气囊的性能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各种各样的气囊提案(例如,专利文献1~4)。
专利文献1的技术着眼于缝制部的针孔的漏气,通过调整底布的纤度、密度、合成树脂的涂敷量等,来调整展开时以及阻挡乘员时所预测的压力下的缝制部的透气量。但是,该专利文献1中,显示的只是缝制部的透气量受由底布构成的主体部分的透气量的影响,没有提出调整缝制部自身的透气性的方法。
专利文献2着眼于缝制部的开孔引起的漏气和爆裂,记载的是缝制部一体化缝制了辅助织物的气囊。通过该气囊,缝制部的透气性下降,即使低纤度的底布,也可以抑制展开时的爆裂。但是,其缺点是一体化缝制辅助织物的操作繁杂、气囊质量增大、成本上升等,因此该气囊难以得到实用。
专利文献3记载的是布面覆盖系数、拉伸强力、滑脱抵抗力3项指标规定在特定范围的气囊底布。但是,该气囊底布使用的是纤度比较高的纱(400dtex以上),通过尽可能提高布面覆盖系数,可以提高滑脱抵抗力、减少孔偏移,但由于高密度的织入了高纤度纱,因此并不是质量轻、紧凑性好的底布。
此外,专利文献4提出的是极低纤度的底布(110~185dtex)经低纤度的缝制线以致密的针密度缝制的气囊。该气囊降低了孔偏移量、质量轻且紧凑,但由于使用了低纤度的底布,因此并非是能承受紧凑化的充气机所产生的高输出且高温的气体的气囊。
此外,专利文献5以及专利文献6中记载的是各自使用了具有长方形截面或扁平截面的单丝的纤维的无涂层气囊用底布。这些底布,通过规定单丝截面的扁平度及其表面凹凸率、以及纺丝油剂量等,从而提高纤维互相之间的摩擦系数,因而控制线表面的易滑性,改善了缝制部的孔偏移。但是,这些专利文献中,完全没有探讨通过规定气囊展开时的“底布”与“缝制线”的伸长率的关系来改善缝制部的孔偏移。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1-7185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5-1484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6-16707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2001-301557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特开2002-293209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特开2003-558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背景是涉及的传统技术的问题,目的是提供降低由于近年来紧凑化的充气机产生的高输出且高温的气体导致的从缝制部漏出的气体量、同时具有能够承受高温气体的机械特性、并且质量轻、收容性佳的气囊。
本发明者对上述课题进行了锐意探讨后发现,着眼于气囊展开时的“底布”与“缝制线”的变化,将缝制部的缝制针密度设定为a(单位:针/cm)时,将给予缝制线31.3/a(单位:N/根)的张力时的缝制线的伸长率A(%)与给予底布62.5/a(单位:N/针)的张力时的底布的伸长率B(%)之间的差控制在特定的范围的话,可以抑制成为缝制部的漏气的原因的底布与缝制线之间发生的孔偏移,可大幅改善气囊的展开性能,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气囊是包括由底布构成的主体部分和和通过用缝制线将所述主体部分缝制成袋状而形成的缝制部的车辆用气囊,其特征在于,将缝制部的缝制针密度设定为a(单位:针/cm)时,给予缝制线31.3/a(单位:N/根)的张力时的缝制线的伸长率A(单位:%)、与给予底布62.5/a(单位:N/针)的张力时的底布的伸长率B(单位:%)之间的差(A-B)在经纱方向、纬纱方向都处于0~5.0%范围,气囊展开初期时的40kPa下的缝制部的透气量小于50mm/cm/se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洋纺织株式会社,未经东洋纺织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06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