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灯用高压铝电解电容器阳极箔的腐蚀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91512.X | 申请日: | 2010-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133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吕荣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吕荣荣 |
主分类号: | H01G9/055 | 分类号: | H01G9/055;C25F3/04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胡根良 |
地址: | 313119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灯 高压 铝电解电容器 阳极 腐蚀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节能灯用高压铝电解电容器阳极箔的腐蚀方法。
背景技术
铝电解电容器用阳极箔又称腐蚀化成铝箔,是元器件类产品的专用电子材料,尤其在节能灯生产领域运用广泛。随着电子产品向轻巧、高性能方向发展,对铝电解电容器的质量、体积和性能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一定工作电压范围内如何大幅度提高铝箔比表面积,从而提高腐蚀化成铝箔的静电容量,进而提高节能灯的使用寿命,成为节能灯用高压铝电解电容器研究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电化学或者化学腐蚀来处理铝箔,传统的腐蚀工艺,在孔洞密度增加的同时,也伴随着铝箔表面的溶解,这样不但降低了腐蚀箔的有效表面积,还降低了其机械强度,限制了其应用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节能灯用高压铝电解电容器阳极箔的腐蚀方法,制备出的阳极箔扩面率提高、比容增大、机械强度加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节能灯用高压铝电解电容器阳极箔的腐蚀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将铝箔放在72~77℃的含有3~5wt%的盐酸和19~23wt%的混合溶液中浸泡,对铝箔进行前处理;
(2)将前处理过的铝箔放在78~82℃的含有5~7wt%的盐酸和23~27wt%的硫酸混合溶液中进行直流电解腐蚀,电流密度是0.3~0.7A/cm2,电量为48~52C/cm2,作用时间为20~70秒;
(3)将直流电解腐蚀过的铝箔放在83~88℃的含有4~6wt%的盐酸中及含13~17ppm铜离子的混合液中进行化学处理;
(4)将化学处理过的铝箔放在25~35℃的18~22wt%硝酸溶液中浸泡。
作为优选,步骤1中将铝箔放在75℃的含有4wt%的盐酸和21wt%的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浸泡,对铝箔进行前处理,所述浸泡时间为2分钟。
作为优选,步骤2中将前处理过的铝箔放在80℃的含有6wt%的盐酸和25wt%的硫酸混合溶液中进行直流电解腐蚀,所述的一级直流腐蚀其电流密度是0.5A/cm2,电量为50C/cm2,作用时间为50秒。
作为优选,步骤3中将直流电解腐蚀过的铝箔放在85℃的含有5wt%的盐酸中及含15ppm铜离子的混合液中进行化学处理,所述处理时间为20分钟。
作为优选,步骤4中将化学处理过的铝箔放在30℃的含有20wt%的硝酸溶液中浸泡,所述浸泡时间为5分钟。
本发明经过前处理、一级直流腐蚀、化学处理和后处理四道处理程序,能充分保障阳极箔腐蚀的质量。前处理能有效除去铝箔表面的油污、杂质及自然氧化膜,使铝箔表面均匀活化,有助于预处理时形成分布均匀的初始蚀孔。一级直流腐蚀是整个腐蚀工艺的关键所在,主要目的是在铝箔表面形成一定深度和孔径的初始蚀孔,以便后续腐蚀形成隧道性孔洞。化学处理的目的是让初始蚀孔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并加深,使最终的孔径及深度满足中高压化成要求。后处理主要是去除残余氧化膜、表面和孔内残留有害化学物质和裸露的金属杂质,保证在化成时形成致密而电气性能优良的氧化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节能灯用高压铝电解电容器阳极箔的腐蚀方法,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将铝箔放在75℃的含有4wt%的盐酸和21wt%的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浸泡,对铝箔进行前处理,所述浸泡时间为2分钟;
(2)将前处理过的铝箔放在80℃的含有6wt%的盐酸和25wt%的硫酸混合溶液中进行直流电解腐蚀,所述的一级直流腐蚀其电流密度是0.5A/cm2,电量为50C/cm2,作用时间为50秒;
(3)将直流电解腐蚀过的铝箔放在85℃的含有5wt%的盐酸中及含15ppm铜离子的混合液中进行化学处理,所述处理时间为20分钟;
(4)将化学处理过的铝箔放在30℃的含有20wt%的硝酸溶液中浸泡,所述浸泡时间为5分钟。
实施例2,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将铝箔放在72℃的含有3wt%的盐酸和19wt%的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浸泡,对铝箔进行前处理,所述浸泡时间为3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吕荣荣,未经吕荣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151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