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7-芳乙烯基取代高喜树碱类化合物及其作为药物的用途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92232.0 | 申请日: | 2010-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793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23 |
发明(设计)人: | 张万年;祝令建;缪震元;盛春泉;姚建忠;郭巍;张永强;刘文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91/22 | 分类号: | C07D491/22;A61K31/4745;A61K35/00;A61K31/12;A61K31/10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丁振英;缪利明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乙烯基 取代 喜树碱 化合物 及其 作为 药物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类新的7-芳乙烯基取代高喜树碱类化合物及其作为药物的用途。
背景技术
喜树碱(Camptothecin)是1966年美国化学家Wall等(J.Am.Chem.Soc.1966,88,3888)从中国珙桐科植物喜树(Camtotheca acuminata)中提取出的一种生物碱,喜树碱是由中氮茚并[1,2-b]喹啉碎片与六元-羟基内酯稠合组成的五环刚性结构,带有-羟基的20位碳是非对称的,它赋予分子旋光特性。其结构如下所示:
喜树碱是发现最早、研究最多、使用最广的的专一性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Topo I),也是最经典的Topo I特异性抑制剂,对多种人肿瘤细胞株均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经过多年的构效关系研究,开发了一大批具有应用价值的喜树碱衍生物,其中伊立替康(Irinotecan,CPT-11)和拓扑替康(Topotecan,TPT)先后由FDA批准上市,贝诺替康于2004年被韩国批准上市。
大量研究表明喜树碱类化合物具有高效、广谱、选择性好等众多优点,然而喜树碱仍然有体内代谢不稳定、水溶性低、毒性作用、种属差异等缺点。起初研究者将喜树碱E环开环制备成羧酸盐形式使其提高水溶性,然而,这种改变使喜树碱的活性显著降低,并且导致了其严重的毒副作用(Cancer Chemother.Rpt.1972,56,95)。为提高喜树碱类化合物在体内的稳定性从而增强活性,研究者将20-位羟基酯化成前药,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阻止20位羟基与相邻的羰基分子内氢键的形成从而抑制内酯环水解。1985年,随着喜树碱作用机制的发现,它能特异性的作用于DNA拓扑异构酶I,从而引发了研究者对喜树碱深入研究的第二次热潮。1997年,Olivier Lavergne等人在WO97/00876提出了一类全新的具有β-羟基七元内酯环的喜树碱类似物,又称高喜树碱(homocamptothecin,hCPT)。它不但增强了抗肿瘤活性,并具有种属差异小、毒副作用低、对耐药性抗肿瘤细胞活性高等优点,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目前代表性的有BN80915(diflomotecan)(Expert Opin.Investig.Drugs.2009,18,69)、BN80927(CancerRes.2004,64,4942)等,分别进入II期、I期临床阶段。
7位和9位亚氨基取代高喜树碱化合物作为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相比于阳性对照药TPT显示出很好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CN200510110903.6;CN200810201857.4)。但这类化合物也存在溶解性差的缺点,限制了这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结合高喜树碱的抗肿瘤活性高、种属差异小、毒副作用低和亚氨基取代高喜树碱良好的抗肿瘤活性,根据生物电子等排的原理,引入酯溶性的芳乙烯基团,提供了新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7位芳乙烯基取代的高喜树碱类化合物,包括外消旋体、对映异构体形式以及其这些形式的任意混合物或其药用盐,结构如通式(I):
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22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