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92515.5 | 申请日: | 2010-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34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杜颖钢;刘晟;王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16/14 | 分类号: | H04W16/14;H04W16/32;H04W72/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传输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手机的大量普及,基站设备已在城市乡村随处可见,根据基站间的距离大体可以分为宏基站和微基站,其中,宏基站所覆盖的区域称为宏小区(Macro-cell),微基站所覆盖的区域称为微小区(Pico-cell)。为了保证连续覆盖,在相邻基站可以同时覆盖相邻小区的小区边缘,则在相邻小区的小区边缘也存在相邻基站的等功率干扰,该区域的用户终端的通话效果和数据速率均会受到影响。而比较传统的方法通常通过干扰抑制、频率正交化、软频率复用或增加手机接收天线等方式来被动式地改善干扰性能,为了更有效地利用相邻基站的功率,相邻基站之间的协作发送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重视。
在现有技术的第三代合作伙伴(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以下简称:3GPP)标准中,多层小区结构(Heterogeneous Network;以下简称:HetNet)利用宏小区实现某区域的无缝连续覆盖,再在热点处采用微小区重叠覆盖,微小区针对热点处较大的业务量需求,提供较高的容量,从而实现系统容量的“按需分配”。
然而,现有技术中由于回传(Backhaul)能力的限制和同步性的要求限制,各基站间不能实施实时的联合传输来实现资源调度与干扰管理,系统的容量提升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各基站间无法实施实时联合处理所造成的系统容量提升受限的缺陷,实现宏基站与微基站之间的资源的联合调度,降低小区间干扰,最大限度地提高总体的数据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采用虚拟多层小区结构的系统架构,其中,覆盖宏小区的宏基站与覆盖微小区的微基站共站址,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向所述宏小区和所述微小区的用户终端发送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使得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所述控制信息获取所述数据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应用于采用虚拟多层小区结构的系统架构,其中,覆盖宏小区的宏基站与覆盖微小区的微基站共站址,所述数据传输系统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向所述宏小区和所述微小区的用户终端发送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使得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所述控制信息获取所述数据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通过将微基站与宏基站设置为共站址,可以由宏基站和微基站对用户终端进行统一调度,根据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来向宏小区和微小区的用户终端发送控制信息以及数据信息,以实现宏基站和微基站对用户终端的信息的联合传输,实现了宏基站与微基站之间对用户终端的通信资源的联合调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各基站间无法实施联合处理所造成的系统容量提升受限的缺陷,打破了回传能力的限制和同步要求的限制,从而降低了小区间干扰,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总体的数据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一中V-HetNet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二中V-HetNet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二中数据预编码及发送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数据传输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25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集成电路及其操作方法,存储器,无线装置及设备
- 下一篇:压缩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