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旋挖钻机及其转盘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92608.8 | 申请日: | 2010-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750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发明(设计)人: | 梁守军;吕后仓;黄志文;葛万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南车时代机车车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04 | 分类号: | E21B3/04;E21B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4 | 代理人: | 王学强 |
地址: | 102249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钻机 及其 转盘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旋挖钻机及其转盘。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基础工程不断增多,对桩工机械的需求不断增大。旋挖钻机由于具有装机功率大、施工效率高等特点,现已广泛应用于市政建设、公路桥梁、高层建筑等各种桩基础工程。
由于旋挖钻机承受载荷大,立桅方式特殊等原因,其转盘的设计既要满足较高强度、刚度的要求,又要保证结构的合理性、安全性。
现有的旋挖钻机中,转盘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直立板式转盘,另一种是弯立板式转盘。
请参考图1,图1是直立板式转盘的结构示意图。
直立板式转盘通常主要由转盘体11、转盘座12、压板13及挡块14组成。转盘体11与动臂连接,转盘座12与桅杆连接。转盘体11安装在转盘座12上,通过压板13和螺栓组将其沿垂直转盘底板111方向固定,压板13与转盘体11之间有一定空隙,保证了转盘体11可以在转盘座12内自由转动。转盘体11的左右两侧用螺栓安装有挡块14,挡块14配合转盘座12上的开槽使其达到控制桅杆摆角的目的。这一方案,由于其转盘座12上、下端都有压板13,这在应用到桅杆需要前倾的旋挖钻机时,往往使得下端压板13与动臂发生干涉。在结构不变的情况下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增加轴套113与转盘底板111之间的距离,即增加立板112的长度,但这就会使得立板112悬臂增大,压板13与螺栓组所受力矩增大,从而降低了转盘整体的承载能力;而且,增加立板112长度还会使整个工作装置重心前移,无形中增加整车回转支撑所承受的力矩,降低整车的稳定性。可见,增加立板112长度并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此方案的基础上稍改变转盘体结构,即是弯立板式转盘。
请参考图2,图2是弯立板是转盘的结构示意图。弯立板式转盘同样主要由转盘体21、转盘座22、压板23及挡块24组成。与上述方案不同的是,该方案中,立板212改为向转盘下端伸出的弯曲形状,这使得轴套213靠近转盘的下端,有效地避免了转盘下端压板23与动臂的干涉。然而,弯曲立板212在承载时,往往在转盘下端弯曲部位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
下面具体分析弯立板式转盘承受载荷的情况。根据力传递的可逆性,整个转盘承载相当于通过转盘体21克服加载在轴套213上的外载荷。为便于分析,可将载荷向转盘回转中心简化,可简化为转盘所受纵向力(平行于桅杆导轨方向)Fy、水平力(垂直于转盘底座方向)Fx及横向(垂直于立板侧面)的力矩Mz。纵向力Fy主要靠转盘体21与转盘座22之间的剪切承受,水平力Fx主要由压板23及螺栓组承受。力矩Mz的平衡力矩主要由一侧压板23的压力提供,因此,力矩Mz最终转化为压板23及螺栓组上的应力。
根据转盘实际工作时的受力分析,纵向力Fy远大于水平力Fx,且由于轴套213与转盘底板211之间的距离较大,使得力矩Mz较大,由于立板212的结构,力矩Mz转化的应力,主要集中在转盘下端弯曲部位,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
因此,在有效解决转盘与动臂的干涉的前提下,避免转盘承载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挖钻机的转盘,该旋挖钻机的转盘能够有效避免转盘承载而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以提高整体工作的稳定性。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旋挖钻机的转盘的旋挖钻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旋挖钻机的转盘,用于连接旋挖钻机的动臂和桅杆,包括转轴和与动臂铰接的转盘体,所述转轴的一端枢接于所述转盘体,另一端与所述桅杆连接。
优选地,所述转盘体与动臂的铰接部设置于所述转盘体的下端部。
优选地,所述转盘体的横截面的面积自所述转盘体的下端部至上端部呈递减的趋势变化。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转盘体上的挡块和固接于桅杆的后墙板;所述后墙板上设置有容置所述挡块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为与所述转轴同心设置的具有预定弧度的弧形孔。
优选地,所述后墙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转盘体的上端面相抵配合的上限位部件,且两者的配合面均为以所述转轴轴心为圆心的弧形面。
优选地,所述上限位部件具体为顺次固接于所述后墙板上的上垫板和上压板,所述上压板、所述上垫板与所述后墙板形成开口向下的第一凹槽;所述转盘体具有向上延伸的可活动地插接于所述第一凹槽内的上翼板;且所述转盘体的上端面与所述上压板的下表面相抵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南车时代机车车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南车时代机车车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26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测井曲线数据的检索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亲水性聚氨酯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