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散热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92694.2 | 申请日: | 201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12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隆;丛海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硕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小雯 |
地址: | 江苏省苏州国家高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装置,特别是涉及应用于电子产品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热管是一种具有极高导热性能的传热元件,其高效率的被动式散热技术,常应用于高阶显示适配器的散热模块或其他不适合风扇散热的电子产品中。
热管一般是由热传导性高的细长、中空、两头封闭的金属管所制成,管内装有少许的液体,管的内壁运用技术处理使其具有毛细结构。长条管的一端接近发热处,使管内的液体受热达到沸点而汽化、蒸发,蒸发后的气体朝长管的另一端移动,到达管的另一端后,气体通过管壁将热能释放,重新回复成液态附着在管壁,而管内壁具有毛细结构,液体运用毛细原理开始往下回流,重新流回长条管的另一端,也就是接近发热处的位置。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一个自然的循环散热系统。
简而言之,管内液体经汽化后蒸发,气体开始以对流方式进行散热,散热后气体凝结成液体,冷凝之后以毛细方式再度回流,起到类似冰箱压缩机制冷的效果。热管的传热速度可到铜和银的数百倍,且由于没有散热风扇的噪音,可以让使用者获得安静、低温的电脑操作环境。
一般市售显示适配器上所附的散热器,并未使用热管,如果使用者有额外的散热需求,则需购买另外的显示适配器散热器,而由于市面上单独贩卖的显示适配器散热器,一般需将原本装在显示适配器上的散热器拆卸移除后,再装上单卖的显示适配器散热器,在安装上十分不方便,且购买花费高,这些因素多多少少影响了使用者的购买意愿。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可减少用户组装的难度及时间,并在提升散热效能的同时大幅地降低制造成本,已成为重要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减少使用者组装的难度及时间,并在提升散热效能的同时大幅地降低制造成本的散热装置。
本发明所提供的散热装置包含第一散热器、第二散热器以及固定单元。第一散热器具有连接部,第二散热器具有连接单元,且连接单元插设于第一散热器的连接部,固定单元具有端部及本体部,其中本体部容置于第一散热器的连接部,端部则外露于第一散热器的连接部。
承上所述,因依据本发明的一种散热装置,具有第一及第二散热器,两者以连接单元相连并以固定单元使连接单元与第一散热器紧密贴合、固定,因此可有效地提升散热效能,与已知相比较,本发明使用固定单元插设固定第二散热器的方式,使用者即不需先拆除原先显示适配器上的第一散热器,因此可减少组装的难度及时间,并且同时大幅地降低制造成本以及产品的损坏率。
附图说明
图1及图2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散热装置的示意图;
图3及图4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二散热器的连接单元的变化形态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散热装置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固定单元的示意图;以及
图7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固定单元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依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散热装置。
请同时参照图1及图2所示,其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散热装置1的示意图。散热装置1包含第一散热器11、第二散热器12以及固定单元13。在实际使用上,散热装置1可搭配显示适配器、主机板或其他电子产品使用,以进行散热。
第一散热器11具有连接部111。第二散热器12具有连接单元121,其插设于连接部111。在实施上,连接部111可为通孔或凹部,以与连接单元121连接。连接单元121为热管结构,其由中空、封闭且导热性佳的金属所制成,例如是黄铜、镍、不锈钢、钨及其他合金。此外,连接单元121的截面形状可为方形、圆形、多边形、不规则形状或上述的集合,且连接单元121的内壁具有毛细结构,并装有少许的液体,例如是钾、钠、铟、铯、锂、铋、水银、水、木酒精、丙酮、冷冻剂(Freons)液态氮、液态氧及其他一些无机盐等。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111为凹部,且连接单元121具有弯折部,使连接单元121呈L型设置。需特别注意的是,弯折部的弯折角度是可依据产品的需求或设计的考虑而有所变化。
固定单元13具有端部131及本体部132。固定单元13由连接部111的一端插入,以使本体部132容置于连接部111中。第二散热器12的连接单元121通过固定单元13的抵接,而与第一散热器11的连接部111紧密贴合。此外,固定单元13的端部131是外露于连接部111,以方便用户在拆卸固定单元13时进行握持与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硕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硕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26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驱动桥内齿圈热处理工艺
- 下一篇:一种激光冲击强化区边缘的过渡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