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温导电胶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93031.2 | 申请日: | 201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422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姚函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彩虹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63/00 | 分类号: | C09J163/00;C09J167/00;C09J175/04;C09J9/02;C09J11/0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汪人和 |
地址: | 71202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温 导电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温导电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导电型胶粘剂,简称导电胶,是一种固化或干燥后具有一定导电性能的胶黏剂;是一种既能有效地胶接各种材料,又具有导电性能的胶粘剂。它通常以基体树脂和导电填料即导电粒子为主要组成成分,通过基体树脂的粘接作用把导电粒子结合在一起,形成导电通路,实现被粘材料的导电连接。目前导电胶已广泛应用于发光二极管(LED)、液晶显示屏(LCD)、印刷线路板组件(PCBA)、薄膜开关、智能卡、点阵块、陶瓷电容等电子元件和组件的封装和粘接,有逐步取代传统的锡焊焊接的趋势。
本导电胶具有室温固化、导电温度性优宽范围、粘接强度高、操纵简便等多项优点。应用:微波元器件引线连接、印刷线路板线路连接、金属丝网屏蔽条粘接以及金属与金属粘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优良低温导电胶,可用于广泛应用于发光二极管(LED)、液晶显示屏(LCD)、印刷线路板组件(PCBA)、薄膜开关、智能卡、点阵块、陶瓷电容等电子元件和组件的封装和粘接。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电胶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低温导电胶,其特征在于,该导电胶由下述质量百分比含量的原料制备而成:
金属纤维 50-55%;
金属粉末 5-10%;
载体A 15-20%;
载体B 15-20%;
偶联剂 0.2-1%;
防老剂 0-1%。
所述金属纤维为铜纤维、银纤维或镍纤维,半径为0.1-25μm,长度为1-1000μm。
所述金属粉末为铜粉、银粉或镍粉,金属粉末为球状粉末,半径为0.1-10μm。
所述载体A由下述质量百分比含量的原料制备而成:
热固型树脂 80-85%;
固化剂 15-20%。
所述载体B由下述质量百分比含量的原料制备而成:
溶剂型树脂 30-35%;
高沸点溶剂 65-70%。
所述热固性树脂为环氧树脂;所述溶剂型树脂选用聚酯树脂或聚氨树脂。
所述固化剂选用改性胺固化剂,改性脂肪胺、改性芳香胺或改性多元胺;所述高沸点溶剂为1,4-丁内酯、己二酸二乙酯或乙二醇丁醚醋酸酯中的一种。
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KH-550、KH-551、KH-590或KH-602。
所述防老剂为抗氧化剂264、防老剂4020或防老剂DNP。
本发明还给出了该低温导电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载体A:称量质量百分比为80-85%的热固型树脂和15-20%的固化剂于三口烧瓶内高速搅拌至均匀;备用;
2)载体B:称量质量百分比为30-35%的溶剂型树脂和65-70%的高沸点溶剂,于70-100℃水浴锅内高速搅拌2-5小时,使树脂完全溶解于溶剂中;备用;
3)银浆的制备:
将制得的15-20%载体A、15-20%载体B、50-55%金属纤维、5-10%金属粉末、0.2-1%偶联剂充分混合,然后使用三辊研磨机按照每一千克每遍3-15分钟、研磨分散3-5遍,使之形成均匀的混合相;然后加入0-1%防老剂,继续研磨2-3遍,分散均匀即得导电胶。
本发明用金属微纤维代替了金属粉末做主要的导电填料。这样导电填料获得金属微纤维的细纤维的形式,有许多点彼此接触;能够保持比常规导电浆料更大一些导电路径,导电性能更佳。同时,使得导电填料分散到树脂后相互交织在一起,增加了材料的相互结合的能力,材料更加牢固。有更好的硬度和粘接剪切强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实施范围。
除另有说明,本发明下述所采用的原料加入量均为质量百分比。
实施例1
先制备载体A:
称量质量百分比为环氧树脂85%和改性脂肪胺15%于三口烧瓶内高速搅拌,使树脂完全溶解于溶剂中,备用;
制备载体B:
称量质量百分比为聚氨树脂32%和己二酸二己酯68%,于水浴锅内高速搅拌,水浴温度为70℃,搅拌时间为5小时,使树脂完全溶解于溶剂中,备用;
按照下列比例称量材料:
银纤维 52%;
银粉 8%;
载体A 1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彩虹集团公司,未经彩虹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30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气设备清洗剂
- 下一篇:能够干湿两用的热收缩带补口底漆及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