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待驶区信号灯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93213.X | 申请日: | 201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964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朱振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华园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9 | 分类号: | G08G1/09;G08G1/09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夏晏平 |
地址: | 4111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待驶区 信号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信号指示技术,具体地,涉及待驶区信号灯。
背景技术
在社会生活中,交通信号灯是指挥车辆行驶的重要工具,在繁忙的十字路口,几个方向来的车都汇集到这儿,有的要直行,有的要拐弯,到底谁让谁先走?这就要听从交通信号灯、即红绿灯指挥了。
交通信号灯,它不出声的“交通警察”,为了保证自己和他人的交通安全,就必须注意交通信号,听从它的指挥。
目前,由于现在车流量大大的增加,十字路口也经常有拥堵、车辆排队时间过长等问题;后来红绿灯待驶区在十字路口也被广泛的使用。但是,凡是开车到达有待驶区域的路段的驾驶员,大都会感到困惑:不知道怎么行驶;因为大都是文字,驾驶员很难在短时间内看清楚所有文字的内容。
可见,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指示信息复杂与使用不方便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待驶区信号灯,以实现指示信息简单与使用方便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待驶区信号灯,包括待转信号显示屏、控制器与交通信号灯单元,所述控制器分别与交通信号灯单元与待转信号显示屏连接;其中:所述交通信号灯单元,用于将待转区交通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交通信号灯单元3发送的待转区交通信号,转换成待转信号,并发送至待转信号显示屏;所述待转信号显示屏,用于接收控制器发送的待转信号,并以直图形形式进行显示。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包括电源接线板J1、输入信号接线板J2与型号为SN8P2501B的单片机,连接在所述输入信号接线板J2与型号为SN8P2501B的单片机之间、且具有相同结构的第一至三交通信号处理模块,以及连接在所述型号为SN8P2501B的单片机输出端、且具有相同结构的第一至二显示信号输出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接线板J1的第1接线端子接信号地SGND,第2接线端子与型号为IN5819的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型号为IN5819的二极管D1的阴极接直流电源VCC;所述输入信号接线板J2的第1接线端子经保险管F1接电源地PGND,第2接线端子与第一交通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入端G1连接,第3接线端子与第二交通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入端G2连接,第4接线端子与第三交通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入端R2连接;所述型号为SN8P2501B的单片机的P2.2端,与第一交通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出端SG1连接;P2.1端,与第二交通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出端SG2连接;P2.0端,与第三交通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出端SR2连接;VDD端接直流电源VCC,VSS端接信号地SGND;P2.3端,与第一显示信号输出模块的输入端SW1连接;P2.4端,与第二显示信号输出模块的输入端SW2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交通信号处理模块包括电容Cx1、可调电阻器RV1、可调电阻器RV2、电阻R1、型号为P6KE3.3A的二极管D1、电阻R2、型号为EL817的光耦U1、电阻R7、电解电容C1、电阻R8与运算放大器U4A,其中:所述电容Cx1与可调电阻器RV1并联在第一交通信号输入端G1与电源地PGND之间,第一交通信号输入端G1同时经可调电阻器RV2、电阻R1、型号为P6KE3.3A的二极管D1的阴极与型号为P6KE3.3A的二极管D1的阳极接电源地PGND,电阻R2并联在型号为P6KE3.3A的二极管D1的两端;所述型号为EL817的光耦U1输入端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与型号为P6KE3.3A的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阴极与型号为P6KE3.3A的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输出端三极管的发射极接信号地SGND,集电极经电阻R7接直流电源VCC、并经电解电容C1接信号地SGND;电阻R7与电解电容C1的正极连接,电阻R8连接在电解电容C1的正极与运算放大器U4A的输入端之间;所述运算放大器的电源端接直流电源VCC,接地端接信号地SGND,输出端为第一显示信号输出端SG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华园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华园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32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